報告:續航和充電仍是新能源車主購車最大顧慮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車柯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
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繼續創新高,但續航、充電和安全問題仍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其消費信心。近日,數據機構J.D. Power(君迪)與懂車帝聯合發布冬季新能源汽車用戶調研報告顯示,無論是新能源車主還是潛在購買者,都對冬季續航表示了極大擔憂。
實際行駛裡程低於官方數據是造成續航焦慮的主要原因。本次調研共收集有效樣本4330份,近半車主從未開到過官方續航裡程,尤其在冬季,續航受溫度影響極大。
報告指出,當氣溫低於10℃時,新能源車的續航和電池問題開始集中出現,車輛啟動動力不足、剩余裡程突然下降、充電變慢等最為常見。此外,空調是冬季續航的主要“殺手”,多數人認為低溫情況下暖風無法持續保持理想溫度。
調研中用戶普遍表示,冷車啟動行駛的前5到10公裡、電量低於50%后續航下降明顯加快。在電量驟減的情況下,必須提前充電才能避免焦慮。而在充電時,-9℃~10℃是影響充電速度最常見的場景,即便有快充,41%的車主也認為“並不快”。
與此同時,剎車制動能力同樣是用戶冬季比較關心的問題。部分新能源車主對單踏板模式容易誤操作表示了擔憂:“單踏板模式下駕駛者不熟悉制動方式,易把動能回收當做剎車使用,緊急情況下造成誤操作。”
J.D. Power(君迪)中國區汽車數字化用戶體驗總監裴林表示,不論是新能源車主還是潛在購車人群,對於新能源車的首要顧慮仍集中在續航和充電上,尤其電池不抗凍導致的續航縮水需引起行業警惕。未來幾年,電池方面的技術進步與迭代仍將是汽車行業的重點突破方向,特別是增強冬季常見溫度(-10℃到10℃)場景下的車輛續航能力。各大車企需以消費者的實際體驗為基點,提升不同場景下新能源車的“適應性”,進而推動整個行業更好地發展。
目前,我國新能源車普遍採用NEDC(新標歐洲循環測試)工況續航標准,因未考慮駕駛習慣、車載電器使用、動能回收等實際情況,續航縮水較為普遍。不少受訪者也建議,應該有更多元客觀的實際續航測試,為用戶提供不同場景下的使用參考,增加對各品牌新能源車的真實了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