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天眼”驗收近兩年 取得系列重要科學成果

2022年01月06日07: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饋源艙起艙跟蹤,“中國天眼”開始工作。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人民網北京1月6日電(記者趙竹青)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至今,已近兩周年。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獲悉,兩年來FAST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台台長常進表示,基於超高靈敏度的明顯優勢,FAST已成為中低頻射電天文領域的觀天利器,未來將在快速射電暴起源與物理機制、中性氫宇宙研究、脈沖星搜尋與物理研究、脈沖星測時與低頻引力波探測等方向產出深化人類對宇宙認知的科學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武向平透露, “中國天眼”正在醞釀給全國中小學生開放1%的觀測時間,大約為50個小時。這些觀測時間對於FAST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但科學家們希望以此來支持全國中小學生,尤其是中學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給他們機會施展才能,也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為培養未來的“帥才”作貢獻。

中性氫譜線測量星際磁場取得重大進展

中性氫是宇宙中豐度最高的元素,廣泛存在於宇宙的不同時期,是不同尺度物質分布的最佳示蹤物之一。

國家天文台慶道沖、李菂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採用原創的中性氫窄線自吸收方法,利用FAST首次獲得原恆星核包層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應測量結果。

研究發現,星際介質從冷中性氣體到原恆星核具有連貫性的磁場結構,異於標准模型預測,為解決恆星形成三大經典問題之一的“磁通量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觀測証據。

該成果論文於北京時間2022年1月6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以封面文章形式正式發表。

獲得迄今最大快速射電暴爆發事件樣本

快速射電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射電爆發現象,起源未知,是天文學最新熱點。

國家天文台李菂、王培、朱煒瑋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利用FAST對快速射電暴FRB121102進行觀測,在約50天內探測到1652次爆發事件,獲得迄今最大的快速射電暴爆發事件樣本。

該樣本超過此前本領域所有文章發表的爆發事件總量,首次揭示了快速射電暴爆發率的完整能譜及其雙峰結構,成果論文於2021年10月1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

據悉,FAST多科學目標巡天已經發現至少6例新的快速射電暴,正在為揭示這一宇宙中神秘現象的機制、推進這一天文學全新的領域做出獨特的貢獻。

持續發現毫秒脈沖星

發現脈沖星是國際大型射電望遠鏡觀測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

國家天文台韓金林領導的FAST重大優先項目“銀道面脈沖星快照巡天”在不到兩年時間,累計觀測了約620個機時,完成了計劃搜尋天區的8%。截至目前該項目新發現279顆脈沖星,其中65個為毫秒脈沖星,在雙星系統中的有22顆。

相關論文於2021年5月在國內學術期刊《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發表。國際著名學者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Manchester教授評價“發現這麼多脈沖星令人印象深刻”,“發現如此眾多毫秒脈沖星,是一個顯著的成就”。

據了解,該工作執行1年半所發現的脈沖星數已經超越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15年的搜尋結果。

國際合作開啟脈沖星搜索新方向

基於FAST靈敏度國際領先的優勢,將FAST與高能波段的重要空間天文設施費米伽馬射線天文台大視場望遠鏡(Fermi-LAT)相結合進行天地一體化協同和后隨觀測,具有產生重大科學突破的潛力。

國家天文台李菂、王培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發現了多顆脈沖星,並開展了多波段觀測分析。

相關成果於2021年12月在國內學術期刊《中國科學》上以封面及編輯點評文章形式發表。

據介紹,多波段合作觀測不僅開啟了FAST脈沖星搜索新方向,而且打開了研究脈沖星電磁輻射機制的新途徑,為研究中子星星族演化和探測引力波提供更多樣本。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