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長江口禁捕“紅線”東移周年記

2022年01月06日09:15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長江口禁捕“紅線”東移周年記

聯合執法人員在長江口進行執法檢查。 新華社記者王翔攝

新華社上海1月5日電(記者董雪、王辰陽)行船至長江入海口東經122°15′,江面清淨開闊,一覽無遺。很難想象,這裡曾是長江魚類江海洄游途中的一道坎。
  如此變化得益於一條禁漁“守護線”。2020年長江上海段率先實施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后,曾經的長江與海洋漁業管理分界線東經122°明顯承壓。僅一線之隔,西向長江幾乎沒有漁船,東朝大海卻漁網密布。2021年1月1日0時,長江口禁捕“紅線”正式向東擴延15′,這條江海洄游的唯一通道從此暢通起來,助力長江口生態功能煥發活力。

暢通江海洄游通道

“水面真干淨,完全看不到捕魚的網具了!”5日一大早,上海市崇明區的護魚員張紅偉如往常一樣乘船在長江上海段巡查,到東經122°線時向東側水域望去,不禁感嘆。
  張紅偉曾是一名長江漁民,2018年退捕后,他的職業從捕魚變為護魚,親眼見証了長江口禁捕發生的變化。以往禁捕不過東經122°線,如今這一范圍已擴大到東經122°15′。
  長江口地處上海、江蘇、浙江交界水域,是中華鱘、刀鱭等長江水生生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實現江海洄游的唯一通道,生態地位極其重要。
  “以前東經122°線以西向內陸這一側實行內陸的禁漁管理政策,以東實行的是海洋伏季休漁管理政策,制度上不統一,會讓有些違規的‘鑽空子’。我們為了保持跟長江禁捕相同的政策,採取東擴,外擴出去15′。”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說。
  為此,農業農村部於2020年發布《關於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的通告》,決定擴延長江口禁捕范圍,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
  “雖然只是15′的差異,但涉及2000多平方公裡水域,是魚類洄游的重要通道,對長江口魚類的生存環境改善至關重要。”上海海洋大學原校長潘迎捷說。

打好聯動執法“組合拳”

用“雷達光電”“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掌握船舶及船員信息,通過比對船舶行駛路線圖發現偷捕,固定電子証據針對性打擊邊緣線捕魚行為……記者在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看到,不斷升級的“智慧禁漁”系統精准提升涉漁犯罪打擊能力,助力執法部門破獲多起非法捕撈刑事案件。
  “目前,長江口區域經過嚴厲打擊,禁漁形勢向好,規模化偷捕已經明顯減少。”長航公安上海分局政委蔣劍說。
  據蔣劍介紹,禁捕“紅線”東移后,禁捕范圍擴大、情況復雜,該局會同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上海市公安局、上海海事局、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等部門,通過“自建+共享”模式,在已建的長江口水域信息化建設基礎上,增設8套前端智能感知設備,進一步完善重點水域智能化管控。
  江海統籌、水陸共治、標本兼治,打造覆蓋捕撈、運輸、銷售全鏈條的監管體系,實現長江口禁捕執法監管常態化、長效化。記者採訪獲悉,目前長江口禁捕已經形成了重要事項和重大問題的溝通、協調與決策機制,建立起部省際長江口禁捕管理工作協調機制,涉及農業農村、公安、交通、市場、林草、海警等部門和上海、江蘇、浙江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社會氛圍已初步顯現。

長江口生態功能煥發活力

魚是長江生態狀況的重要標志,禁漁的意義不只是保護魚,而是延伸到了生態系統修復的各個維度。
  據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鈕棟梁介紹,長江口有中國最年輕的土地,並且仍在不斷生長。泥沙沉積出來的灘涂濕地不僅是地球之腎,更是物種繁育和生長的搖籃、遷徙的中轉站,中華絨螯蟹和銀魚在這裡產卵繁衍,中華鱘幼鱘、刀魚和鳳尾魚在這裡索餌成長,每年從西伯利亞遷徙到澳大利亞的200多種鳥類也會在這裡停留棲息。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淘汰沿江落后工業產能,以毫不放鬆的魄力系統化打擊長江非法採砂,以久久為功的耐性治理濕地等生態環境資源,以嚴格的漁業管理措施配合增殖放流恢復生物種群……記者在長江上海段採訪了解到,近年來,與禁捕“紅線”東移舉措相互配合,長江口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持續推動生態修復。
  種種跡象表明,長江口生態功能正煥發出新的活力。魚類方面,河豚回來了,刀魚變多了,中華絨螯蟹資源恢復跡象明顯,還有人拍下了“微笑精靈”江豚在長江口水域嬉戲跳躍的畫面。鳥類方面,上海市綠化市容局2021年11月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崇明東灘的小天鵝數量以844隻再創近年來新高,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在內的更多珍稀鳥類逐漸回歸,部分鳥類數量增長明顯。

(責編:王震、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