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伊利——

擁抱數字技術 加快產業轉型(中國品牌 中國故事)

本報記者  王  珂
2022年01月09日05: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這頭奶牛的產奶量最近波動比較大,要繼續觀察”“這頭奶牛最近的狀況很好,目前的喂養方案不用變”“這頭奶牛最近吃得很少,該調整飼料了”……在伊利牧場,有幾十年養牛經驗的飼養員老孫在新幫手“伊利智慧牧場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3.0”的幫助下,對每頭牛的健康情況作出評估和分類。

  依托信息集成與數據處理技術,通過連接到牛耳上的耳標識別系統,就可以收集讀取奶牛的健康檔案,實現個性化監測、精准飼養和健康護理。“自從有了新系統,我可以輕鬆劃分出高、中、低產奶牛,為飼料配方的調整提供參考,省時省力還更科學。”老孫說。

  老孫所在的牧場就是伊利集團多年打造的智慧牧場。通過組建科技研發組、養殖專家組,對大量牧場進行一線需求調研、養殖數據分析以及數字化技術攻關,從牧場實際經營管理需求出發,伊利創新開發了全面覆蓋養殖領域的“伊利智慧牧場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3.0”,並向合作牧場免費開放。

  近年來,伊利以產品為抓手、以消費者為中心,緊跟數字社會建設步伐,全面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數字技術升級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助力生產方、消費者以及合作伙伴共享發展紅利、共享健康生活。

  智慧科技走進鄉村牧場

  在福建省漳州市梅洲鄉鼎業牧場的奶牛擠奶廳,現代化、智能化隨處可見。從奶牛走上轉盤到全自動化擠奶設備運轉再到完成整個流程,僅需10分鐘。

  高效得益於智慧科技的應用。以前需要30名工人才能完成的擠奶任務,如今隻需6名工人就能完成。此外,牧場還安裝了精准飼喂系統,讓奶牛的營養更均衡。

  為實現科學飼養、帶動牧民增收,伊利推動建設標准化、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的“四化牧場”,解決合作牧場在生產運營中面臨的“技術弱、融資難、風險大、轉型慢”等問題,做到保証原奶品質、提升奶源效率,全面推動奶業振興政策落地。

  現在,鼎業牧場負責人老林每天坐在辦公室,就能在手機上精確了解每一頭奶牛的身體狀況、擠奶量等信息,“我的目標是牧場養殖規模達到5000頭。”看著牧場養殖水平節節高,老林對未來信心滿滿。

  面向終端銷售,伊利組建了數字化中心和大數據平台,更高效、更直接、更准確地了解消費者需求。伊利還通過建立和完善數字技術系統、資源體系、人才隊伍,在研發、生產、流通、服務等各個環節促進降本增效。

  共同發展帶動行業成長

  “執行標准流程后,奶牛每天的單產由以前的31公斤提高至現在的35公斤,僅這一項一年就能讓牧場收入提高約300萬元。”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淼潽牧場負責人謝利波說。

  長期以來,受制於資金、技術與管理等難題,淼潽牧場單產水平遲遲無法提升。通過與伊利合作,淼潽牧場獲得指導與支持,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實現標准化、規模化的牧場管理,單產水平得以提高。

  如今,淼潽牧場發展勢頭向好,牧場積極聘請周邊村庄的村民,幫助他們在家門口解決就業,有效帶動村民增收。

  伊利在加強自身發展的同時,注重幫助、帶動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成長,實現互利共贏。未來5年,伊利還將投入300億元扶持上游奶業,在資金、技術服務、良種奶牛、飼草種植等方面進行多項重點扶持,以此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形成合力。

  新西蘭南坎特伯雷勒溫牧場主人哈米什·弗雷澤說,伊利大洋洲乳業與新西蘭當地73家牧場簽署了奶源收購合同,將助推合作牧場的長期良性經營。

  創新成果惠及更多消費者

  2021年12月10日,伊利印尼乳業生產基地一期投產儀式在印尼西爪哇省舉行。作為伊利在東南亞的首個自建工廠,一、二期全部建成后日產冰淇淋可達400萬支,將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優質的產品選擇。

  積極布局全球化,伊利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持續打造海外市場增長引擎,讓創新成果惠及更多消費者。

  在荷蘭,伊利歐洲研發中心於2018年正式升級為伊利歐洲創新中心,伊利—瓦赫寧根大學合作實驗室同期揭牌。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伊利和瓦赫寧根大學的合作實現了進一步升級,尤其在創新研發、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和項目合作等方面深化了溝通,伊利歐洲創新中心有望成為聯合研發、合作創新的橋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伊利緊緊圍繞國際乳業研發的重點領域,整合海內外研發資源,以全球視角開展全產業鏈創新合作。截至2020年底,伊利累計獲得國內外專利授權3109項,專利保護覆蓋液態奶、奶粉、酸奶、冷飲、奶酪等領域,全球專利申請總數、發明申請總量在2020年世界乳業十強中排名第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9日 01 版)
(責編:胡永秋、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