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內外貿一體化釋放多重紅利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2年02月08日05: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1年,上海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200萬標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超過630萬標箱,均實現穩步攀升。圖為今年1月2日清晨,上海港洋山深水港碼頭,多艘大型集裝箱貨輪正在進行裝卸作業。
  計海新攝(人民視覺)

  各類展會是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的重要舞台。圖為2021年12月17日,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在海口市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一名工作人員使用VR設備展示數字農業的獨特體驗。
  蘇弼坤攝(人民視覺)

  今年1月3日,客商在連雲港紫菜交易市場選購干紫菜。當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舉辦2022年度首場紫菜交易會,133家紫菜加工企業提供49486箱、共計2.37億張干紫菜入場銷售,吸引眾多中外客商到場選購交易。
  耿玉和攝(人民視覺)

  近期,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經濟開發區潔爾衛生用品公司口罩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防疫口罩,全力趕制出口和內銷的訂單產品。
  阮雪楓攝(人民視覺)

  2021年,中國內外貿成績單亮眼。看內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4萬億元,跨上新台階。看外貿,貨物進出口總額超過39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准、檢驗檢疫、認証認可等銜接更加有效,市場主體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內外聯通網絡更加完善,政府管理服務持續優化,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更加健全,實現內外貿高效運行、融合發展。

  內外貿一體化有哪些看點?對企業究竟有何影響?

  

  破除障礙——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外貿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內貿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內外貿融合加速。同時,內外貿一體化仍然存在短板,一體化調控體系不夠完善,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不夠強,內外貿融合發展不夠順暢,還不能完全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針對這些問題,《意見》從完善內外貿一體化制度體系、增強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能力、加快內外貿融合發展、完善保障措施4個方面提出了15條工作措施。

  針對國內外市場規則差異,《意見》提出在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電子商務、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等方面實行更高標准規則,同時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

  圍繞市場主體培育,《意見》強調培育一批國內國際市場協同互促、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優質貿易企業,引導帶動更多企業走一體化經營道路。

  在物流方面,《意見》明確支持引導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加強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加快布局海外倉、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並提出持續支持中西部地區、縣域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區域間、城鄉間流通網絡。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中國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所必須努力的一個方向。《意見》的一大亮點是明確將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這些企業既做進口又做出口,實現進出口平衡發展。

  “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仍面臨巨大挑戰和壓力的情況下,中國更加迫切需要通過內外貿一體化,使廣大企業更加自如地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中提升競爭力、拓展銷售渠道,通過內外貿的均衡發展,培育一批跨國公司。”張建平說。

  在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勝看來,《意見》針對內外貿一體化中存在的難點堵點,為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對制造業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

  “泰山鋼鐵的核心產品‘400系不鏽鋼’佔全國25%的市場份額,產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王永勝說,以典型的不鏽鋼產品為例,泰鋼產品銷往荷蘭、德國、芬蘭等國家,即使產品達到國際標准,往往也需要應對復雜的監管政策。《意見》提出加強國內市場規則與國際通行貿易規則對接,將幫助企業更加從容地面對國內國際市場出現的新變化新要求,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搶抓機遇——

  各類企業積極“破圈”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面對國家推動內外貿融合發展帶來的紅利,企業紛紛摩拳擦掌、搶抓商機。

  有的主動“破圈”,嘗試“多條腿走路”。“內外貿一體化不是一時之計,而是不斷適應市場的‘自我革命’。”仔細閱讀《意見》之后,寧波市海曙區華茂集團國際貿易業務負責人顧蔚軍備受鼓舞。

  據顧蔚軍介紹,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海運集裝箱“缺櫃”等問題,企業積極整合外商資源,在印尼、菲律賓等國家構建起產供銷一體化的海外服務網絡,並開展海外直播帶貨等線上“屏對屏”形式,銷售額不降反升。華茂集團在近期內貿領域也積極“破圈”。比如,針對企業生產銷售的兒童益智類教學玩具、動手類科學小實驗學具等產品,顧蔚軍和同事們一方面打造教娛潮玩個性化門店,讓實體店“圈粉”年輕消費者﹔另一方面與B站、小紅書、抖音等平台深入合作,提升國內用戶對企業產品的消費體驗。“盡管有一定轉型成本,但我們對未來很樂觀!”

  有的瞄准熱點,積極探索海外市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人們居家聚餐的需求增長,特別是預制菜需求的快速增長,讓得利斯集團這樣的食品加工企業迎來了新機遇。

  “在日本,龍頭預制菜企業有一半收入來自海外。”前不久舉行的山東省兩會上,得利斯集團董事長鄭思敏的話引發很多人關注。鄭思敏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公司業務以內貿為主,外貿部分則主要是從南美洲、大洋洲進口大豆及牛肉,同時從事板栗和豆沙等特色農產品出口。“《意見》提出‘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証和管理’‘降低內外貿商品流通成本’,對我們預制菜等產品向海外市場拓展帶來重要利好。如今,RCEP落地生效,我們也打算進一步在供應鏈方面加強與國外廠商的合作。”她說。

  有的苦練內功,延伸產業鏈布局。成立於1985年的恆安集團,旗下心相印生活用紙等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長期在國內名列前茅。近年來,該公司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生產設備,在福建晉江、湖北孝感、湖南常德等地建起了生活用紙原紙造紙基地,同時先后在馬來西亞收購上市公司,在俄羅斯等國投資建廠,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布局國際市場。

  恆安集團總裁許清流對本報記者表示,如今,國內外消費者的個人衛生意識不斷提高,這有利於衛生用品市場的精細化及高質量發展。目前,恆安集團正主動順應內外貿融合發展趨勢,持續優化產品組合,精心設計內外貿產品的包裝、材質和功能,推動高檔產品銷售,積極拓展女性健康、嬰童健康、老年健康、防疫醫護等高增長潛力的產業。

  開放發展——

  質量更高,動力更足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全面協調持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可以幫助企業走出原有的“一畝三分地”,通過“買全球、賣全球”把生意做得更大。

  福建晉江鞋紡城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杜曉彤將《意見》反復研讀了很多遍,從中找到不少利好。“泉州制鞋行業發達,晉江鞋紡城有近千家商戶從事運動鞋原、輔料的交易。在售產品中,大約70%供應國內市場銷售,剩下30%主要供應外貿出口。自從2020年晉江鞋紡城獲批‘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后,相關業務進一步延伸到成品鞋和服裝。”杜曉彤說。

  他告訴本報記者,《意見》的很多內容與鞋紡城商戶們息息相關,政策出到了大家心坎兒裡。“比如,為了提升交易效率,我們正在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交易模式。然而,鞋面材料、紡織布料等產品的顏色、質量、光澤、氣味更多時候還是要買賣雙方現場感受。”杜曉彤說,《意見》提出“持續提升國內國際標准一致性”“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推動內外貿數字化發展”等針對性舉措,有利於鞋紡城解決這些內外貿融合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內外貿界限不斷淡化,還意味著中國企業與全球產業鏈的更深層次融合。

  位於浙江的君禾泵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生產銷售家用水泵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曾經主要供應歐美市場。近年來,該公司提早布局,利用多年來與國際品牌合作開發的經驗和全產業供應鏈優勢,積極尋求自主技術和品牌的突破,有效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

  “國家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將為企業帶來更多機會。例如,自從君禾泵業實施國內國際一體化的自主品牌戰略后,我們著手大力培育國內的經銷網絡,經銷商從30多個拓展到目前超300個,自主品牌終端產品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年銷售金額超過了4000萬元。”君禾泵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君波對本報記者表示,內外貿一體化不僅要求企業保持過硬的產品品質,還需要在產品開發、渠道建設、規則標准等方面下功夫。《意見》的出台,有望使國內國際市場規則對接進一步加快。“‘一把尺子量到底’,能讓我們更好地聯通兩個市場。”

  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落實落細《意見》要求,完善工作機制,持續優化管理服務,完善內外聯通網絡,提升市場主體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水平。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