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21年度《中國氣候公報》發布:去年氣象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較近十年平均值偏少

2022年03月01日15: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余璐)“與近十年平均值相比,2021年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少。”在中國氣象局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2021年度《中國氣候公報》正式發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回答人民網記者的相關提問時如是說。

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余璐攝

這份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氣候報告指出,2021年,全國年平均氣溫10.5℃,比常年(1981-2010年)偏高1.0℃,為1951年以來最暖年﹔全國共出現36次區域性暴雨過程,降水量偏多,北方降水量居歷史第二多﹔汛期暴雨極端性強,黃河流域秋汛明顯﹔區域性和階段性氣象干旱明顯,華南干旱影響較大﹔生成和登陸台風均偏少,但台風“煙花”影響時間長、范圍廣﹔共發生47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中等強度以上龍卷16次,較常年偏多﹔有11次寒潮,寒潮過程多、極端性強、影響范圍廣﹔沙塵天氣出現早,強度強。

記者梳理2021年度《中國氣候公報》時發現,2021年,我國氣溫高、降水多,暖濕特征明顯,澇重於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強發廣發並發,氣候年景偏差,但氣象災害損失反而較常年相比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時,肖潺對人民網記者表示,氣象災害的損失不僅與氣象災害危險性相關,也和防災減災能力有關系。多年來,中國氣象局一直在完善預報預警服務能力,防災減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已基本實現從減輕災害損失到減輕災害風險的目標邁進。這不僅是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而且已成為全社會基本公共服務,也是防災減災的重要基礎。

此外,2021年度《中國氣候公報》顯示,與近十年平均值相比,2021年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和死亡失蹤人口明顯偏少,直接經濟損失略偏少。對此,肖潺談到,近年來,中國氣象局加強氣候預測,特別是針對性的預測對於農業的影響。

“在技術方面,針對不同的農作物不同的生育期提早做出氣象災害研判。在管理方面,通過加強部門聯動,積極與農業部門會商溝通,及時傳達信息,使農業部門早預警、早行動。通過完善氣象信息在農業中的應用,為糧食安全貢獻氣象力量。”肖潺說。

(責編:楊虞波羅、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