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部委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系列之二

“真金白銀”為群眾辦實事 財政部積極回應民生關切

人民網記者 任妍
2022年03月02日09:3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是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更好履職為民的內在要求。去年國務院部門共辦理代表建議8666件、委員提案5718件,分別佔建議、提案總數的96.4%和93.4%,吸納代表委員意見建議4300多條,出台相關政策措施1600多項,推動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

    為了展現建議、提案從“紙上”落到“地上”的工作進展,人民網財經採訪了相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部委單位,挖掘政策舉措出台背后的故事,推出了“民有所呼 政有所應”部委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系列報道。

青海省三江源區域,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因其地理位置及生態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來其生態保護問題備受關注。

“2021年,中央財政下達青海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46.54億元,較上年增長18%,支持力度和資金增長幅度居全國前列﹔水污染防治資金21.16億元,較上年增長87%﹔水利發展資金14.82億元,較上年增長46%。”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中央財政在轉移支付支持力度、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等方面予以傾斜,全力支持青海省做好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改善青海省自然生態質量。

據了解,這正是財政部參考去年全國兩會期間青海代表團提出的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意見后,作出的政策部署及成果。

近日,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2021年,財政部承辦的建議提案數量持續保持高位,達到3665件,其中,承辦建議數量佔全國人大建議總數的28%,承辦提案數量佔全國政協提案總數的22.7%。所有主辦件全部在規定時限內辦結並答復代表委員,所有協(會)辦件也都及時向主辦部門提供了協(會)辦意見,所有人大參閱件均與代表溝通並答復,按時辦結率100%。

2021年,財政部堅持把建議和提案辦理作為推進財政改革發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抓手,結合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預算報告等提出的目標任務,努力將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轉化為具體政策和工作舉措,將建議提案辦理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認真研究吸納建議,積極回應民生關切,圓滿完成辦理任務。

持續優化減稅降費政策 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減稅降費是穩企業、保就業,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的重要舉措,很多代表委員都高度關注。

為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為市場主體減負擔、穩預期,進一步扎牢發展根基,財政部積極吸收代表委員意見建議,持續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政策傾斜和稅收優惠力度,不斷釋放減稅降費紅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據了解,財政部聯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並規定企業可自行選擇按半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

同時,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內減征“六稅兩費”。並取消了港口建設費、普通護照加注收費,降低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征收標准,繼續免征文化事業建設費、相關防疫藥品和醫療器械注冊費政策等,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檢查,堅決防止弱化減稅降費政策紅利。

此外,聯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實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2021年,中央財政加大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積極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好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制定出台《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明確補貼范圍擴大到15大類44個小類172個品目機具種類,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一步支持引導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在牽頭制定《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關於繼續支持脫貧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的通知》等重大政策文件過程中,突出整合資金安排使用重點,優化對脫貧縣資金傾斜支持的要求,加強項目資金監管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

此外,會同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於深入扎實做好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的通知》,明確在過渡期內繼續堅持並進一步優化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切實滿足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需求。鼓勵銀行機構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向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戶發放5萬元以下小額貸款,實行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資金對貸款適當貼息。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續增進社會民生福祉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據了解,在疫情沖擊的特殊困難情況下,財政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持續改善社會民生,增強惠民政策獲得感和可持續性。

記者了解到,財政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中“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並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清理和廢止相關處罰規定,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過程中,對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稅收專項扣除予以重點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

同時,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333.45億元,較上年增長16.8%,為近2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8萬億元,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於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的通知》,在13個糧食主產省份進一步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大幅提高了保障水平,增強了農業保險產品吸引力,更好發揮農業保險在保障糧食安全、穩定糧農收入中的“壓艙石”作用。

就業層面,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567.6億元,用於支持地方落實包括一次性創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在內的多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此外,財政部會同人社部指導地方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提取超過1000億元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對職業技能培訓提供資金支持。

此外,2021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人均財政補助標准進一步提高到79元,中央財政已下達相關補助資金654億元,其中重大疾病與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項目20.7億元。

健全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記者採訪了解到,2021年,財政部繼續加大生態環保領域投入力度,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

除全力支持青海省做好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改善青海省自然生態質量以外,還會同相關部門出台《支持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報請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加快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

同時,財政部還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管理辦法》和《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管理辦法》,明確相關資金延期實施至2025年,並規定了大氣污染和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支持范圍,突出投入重點,進一步促進環境質量改善。

此外,財政部也全力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用好節能減排補助資金、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清潔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等,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增加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規模,重點支持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大氣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保護修復,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風險管控等,資金分配向污染防治工作績效突出地區傾斜。

推動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智聯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2021年,財政部聚焦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落實各項惠企穩企政策,持續加大對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工程攻關的支持力度,全力維護好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一是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健全穩定支持機制,大幅增加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投入。全力支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重大科技項目組織實施。切實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運行,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強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好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支持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二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聚焦關鍵領域重點產業鏈,支持一批短板弱項攻關突破,推進一批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創新產品突破應用。將運輸設備、化學纖維、醫藥等制造業納入先進制造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范圍,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出台“十四五”時期及未來十年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農業發展、能源資源、社會事業、區域發展6大領域、10多項進口稅收政策和政策管理辦法。

三是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安排獎補資金分批重點支持國家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加速擴大再擔保和股權投資業務規模,更好發揮融資擔保支持小微企業融資作用。繼續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引導地方將小微企業年化擔保費率降低至1.5%以下。啟動專利轉化專項計劃,提高中小企業專利實施能力。

此外,通過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加大對相關領域中央級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穩定支持力度。

(責編:李楠樺、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