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富管理的“建行坐標”

2022年03月10日14:03 | 來源:中國建設銀行
小字號

原標題:共同富裕大道上 財富管理的“建行坐標”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增加居民收入特別是財產性收入,不僅是提升消費水平、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也是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長遠之計”。建設銀行胸懷“國之大者”,堅持“人民至上”,秉承“服務大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的新金融願景,聚焦“普惠、共享、專業、智慧”的發展理念,加速數字化經營轉型,全面升級“建行龍財富”財富管理品牌,共建共享財富管理新生態,奮力打造具有建行特色的財富管理“新坐標”。

以普惠性為本 讓金融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的壓歲錢也能生錢啦!”8歲的雷雷拿著一張建行龍卡,高興得手舞足蹈。雷雷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採菱村的一位留守兒童,為了養活三個孩子,雷雷的父母已經外出打工5年沒有回家了。一直以來,雷雷的心底就有一個夢想:攢夠錢去深圳看媽媽!像雷雷這樣的留守兒童在採菱村還有很多,在他們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對親情的渴望。兩年前的夏天,建設銀行湖南桃源支行的工作人員來到了採菱村,每周固定開設“建行小課堂”,將金融服務和教育延伸到家門口,為村裡留守的老人孩子們傳授金融小知識,講述外面世界的精彩故事。“原來錢不能隻放在儲蓄罐中,放在銀行不僅更安全,還能生錢呢!而且,建行的哥哥姐姐們每周會來教我們做陶藝、畫畫,還幫我們把作品上網義賣,上次我的一幅畫還賣了25塊錢,我也能靠自己掙錢啦!”說這話的時候,雷雷亮晶晶的眼睛裡滿是自豪。“即使再偏遠的地區,我們也要想辦法走進去。我們希望能讓老鄉們明白,隻有正確地管理好自己手裡的錢,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桃源支行客戶經理周唐玉佳說,“隻有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心裡才踏實,好日子才有了奔頭。”

為了讓財富管理的“種子”播撒在更廣闊的田野,讓更多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近年來,建設銀行借助金融科技優勢和集團化專業能力,不斷推動金融服務重心下沉,更多專業熱情的工作人員走出網點,更多優質普惠的金融產品“飛”出銀行,新金融活水所到之處,孕育出一個個質朴而動人的財富理想故事。

福建三明明溪的陳女士,一直用自有資金經營小本買賣,建行向她普及信貸和征信知識,發放了一筆10萬元的助農貸款,陳女士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河北保定白溝的馬先生資金鏈斷裂,生意無法周轉,之前在建行買過保險產品,這次通過保單質押貸款,解決了資金危機。隨著新金融走出城市、觸及鄉鎮、扎根山野,建設銀行的新業務、新產品、新應用,不再只是脫胎於高遠廟堂、研究院所,而是更多孵化於田壟阡陌的高粱尖、瓜秧底。老農之音猶在耳,青禾之味繞鼻翼。

以數字化為基 為客戶服務插上數字翅膀

在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光靠人海戰術無法滿足數以億計個人客戶的定制化、專業性需求。建設銀行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在金融生態中精准洞察客戶需求,化解傳統財富管理經營方式“客戶找不到,需求摸不准,價值被忽視”的痛點難點問題,不斷探索優化“人+數字化”緊密結合的綜合服務模式,以數字化工具和平台創新演繹“服務大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的新金融邏輯。

“楊經理給我提供的及時、專業、細致的線上金融服務,解決了我以前咨詢無人、辦理無門的困境,我已經把她當作我的‘金融雲管家’了。”黃女士對建設銀行“VIP”待遇的線上金融服務贊不絕口。黃女士在照顧家庭之余,也想學著做些理財投資,但總是因為網上信息龐雜紛亂而作罷。建設銀行深圳分行田背支行的客戶經理楊曦得知情況后,主動通過數字化直營工作台添加了黃女士,並向她推薦了手機銀行和雲工作室,黃女士可以隨時在線瀏覽權威金融資訊和了解金融產品。工作的八小時之外,楊曦也經常通過線上渠道為黃女士講解專業金融知識、介紹優質金融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了解后,楊曦結合黃女士的財富管理需求,從風險性、收益性、流動性三個維度出發,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資產配置方案,黃女士長期“趴”在活期賬戶裡的錢終於“活”過來了。如今黃女士也成了理財專家,帶著親朋好友跟她一起,在建設銀行客戶經理和數字化直營工作台的配合幫助下,加入到“善理每一分財富”的專業理財大軍中來。

近年來,建設銀行堅持“建生態、搭場景、擴用戶”的數字化經營思路,緊跟時代要求和人民需求,形成了數字賦能發展的“建行樣本”。一方面,建設銀行依托數字化手段工具,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效,變單向觸達為有溫度的交互服務,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建設銀行完成從銀行服務的提供者角色到財富管理服務平台運營方的角色轉變,通過積極開展數字化特色金融活動,聚合行業優質產品、服務和內容資源,共建共享財富管理生態,共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實惠、更便捷、更專業、更周到、更放心的財富管理服務。

自2020年以來,建設銀行持續創新推出“造福季”“奮斗季”“財富季”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實現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財富管理平台運營的成功出圈,獲得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廣泛好評。今年初,建設銀行啟動2022“全民造福季”,打造了集商戶、養老、代發等客戶特色化服務以及私人銀行、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區在內的線上活動會場,重點推出金融專區、生活福利核心版塊,通過數字化的線上玩法為大眾提供豐富的金融服務產品以及覆蓋廣泛生活場景的消費福利大禮。其中,金融專區涵蓋存款、理財、基金、保險、貴金屬等領域產品,全方位滿足不同類型的投資理財需求,讓活動參與者能夠“一鍵直達”自身所需,輕鬆參與各項投資理財活動。生活福利專區融合建行生活、善融商城等建行專有平台的優惠活動,覆蓋百姓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活動推出以來,已經為3000萬用戶提供了優質的線上金融服務,各大活動專區的累計訪問量超過4.4億人次。

以專業性為源 讓長期陪伴創造長期財富

財富管理是一項交織著復雜性、周期性和專業性的系統工程,不僅是對“錢包”的管理,更是要基於金融需求,在系統考慮個人當前及未來消費保障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與配置。建設銀行集合全集團研究資源,打造專業投資研究體系,搭建總分行兩級投資顧問團隊,以資產配置理念貫通“宏觀市場研究—大類配置策略—投資者教育”傳導鏈,形成售前理念培育、售中策略匹配、投后持續陪伴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建設銀行福建廈門分行的“劉基金”(諧音“牛基金”)在投資圈小有名氣。作為“劉元樹勞模工作室”的主理人,劉元樹長期專注於基金專業投資,其“分散播種、集中收獲”“分散播種、長期持有”的基金配置策略已經被廣大投資者奉為“投資寶典”。十年來其為建行系統舉辦專場財富投資報告會及金融講座近千場,累計為基金客戶帶來盈利超過48億元,“劉元樹勞模工作室”也成為了當地金融機構的專業標杆典范。建設銀行還有許多像劉元樹一樣,把平凡的日常工作做成不平凡事業的“耕耘者”。他們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通過傾力構建以客戶需求驅動的投資決策及產品供給體系,打造多層次的社會融資和居民財富的“連接器”,努力成為客戶財富的“護林員”。

建設銀行浙江杭州西湖支行營業部的理財師吳勇樂,“玩”出了“普惠+專業”服務客戶的新模式,成立“勇樂理財室”,定期分享自己的市場點評和投顧觀點,普及投資理財知識,成為了客戶眼中的“理財網紅”。建設銀行廣西分行打造“九品雲掌桂”勞模創新工作室,研究推出智能化投顧工具“乾坤盤”,探索搭建“首席專家+星探專家+特別觀察+百萬琅琊榜+雨滴計劃”五級資產配置隊伍,專業投研成果贏得客戶贊譽。

在5萬余名對私客戶經理專業、溫暖服務的基礎上,建設銀行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還打造出持續迭代的“智能、專業、個性”線上貼身財富管家。打開建設銀行手機銀行APP,客戶就可以通過“財富全景圖”和“財富體檢”檢視資產健康度,並且獲得定制化的投資建議。目前,建設銀行創新打造了零錢管理、穩健投資、追求回報、保險保障四大類新型產品類別,更全面地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設銀行手機銀行“投資理財”頻道中,還有一塊專門開辟的“寶藏”專區,這是建設銀行邀請頭部基金公司與資產管理公司入駐打造的個性化自運營專區,專門提供投教知識、資訊視頻等陪伴式投資理財體驗,為客戶開啟直接獲得優質專業財富服務的“綠色通道”。

以民本民生之新念,施民便民惠之新策,得民富民強之新道。近年來,建設銀行與時代同聲相應、與人民同氣相求,源源不斷為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輸送金融活水。財富管理作為建設銀行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具體落腳點和先行試驗田,持續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財富保值增值需求,開啟了普惠化、智能化、專業化的財富管理新時代。

(責編:曹淼、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