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以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

3月29日,第十一屆福鼎白茶開茶節在福建省福鼎市舉辦。
福建省福鼎市委副書記、市長周春海向泉州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捐贈1000份福鼎白牡丹茶。(主辦方供圖)
據介紹,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本屆開茶節是歷年來首次以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以“‘三茶’統籌共同富裕,福鼎白茶喜迎二十大”為主題,以“同心抗疫、茶興百業”為目標,以茶山現場為“天地舞台”主背景,從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等維度,展現福鼎白茶的魅力。活動現場表彰了福鼎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先進個人和企業。
福鼎白茶開茶節是福鼎白茶發展歷程的縮影。近幾年來,福鼎市全面推進基地化生態茶園建設,全力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白茶)產業園,重點著墨“茶產業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
從2019年1月1日起,福鼎全面實行茶葉“一品一碼”賦碼銷售,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証索票制度,並大力推行有機茶栽培模式。去年3月,福鼎將茶青採摘、交易及茶葉生產、銷售過程全面納入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平台系統,茶企、茶青經紀人、茶農在茶青交易時憑信息卡交易。這種源頭管理的模式收獲了亮眼的成績單:一年來,福鼎白茶在國家、省、市、縣四級產品質量抽查940批次中,合格率為99.75%。目前,福鼎市78家茶企的基地獲得有機認証,有機茶園面積達35300畝,有機茶認証企業和認証面積走在全省前列。
茶葉提質增效的同時,農民收入也得到大幅提高。截至目前,福鼎市茶產業綜合總產值達137.26億元,各級茶業龍頭企業167家,在全國各地創辦營銷網點達1萬多個,提供就業崗位10萬余個,有效帶動38萬涉茶人員增收致富,全市茶農人均收入從2007年的幾百元增長到1.5萬元。
源頭管控確保了茶葉提質增效,為公共品牌建立了護城河。在這個過程中也培育、涌現出一些在鄉村、茶農、企業之間形成良好合作模式的案例。
福鼎白茶龍頭企業品品香打造的“茶業產業化聯合體生態”,通過企業-聯合體-農民三級聯動的方式,讓家庭農場從事生產、聯合體提供服務,龍頭企業專注於產品加工流通,通過科學管理實現豐產豐收。企業會向合作農戶免費發放生物制劑代替農藥,補貼有機化肥,為有資金困難的聯合體成員提供貸款擔保等。同時,與聯合體成員共同執行產業化的聯合體章程,實現三方互相監督。截至2021年12月,在“企業推動+聯合體帶頭”模式的驅動下,福鼎5100多戶茶農實現增產增收,年收入增長600%,實現了各方經營效益的最大化。
泰美茶業走的則是另一條村企合作的路子。企業與佳陽村合作,盤活435畝茶園,以福鼎白茶為主題,涵蓋茶園種植、白茶制作、茶文化推廣、茶旅康養的全產業鏈,成為中國白茶研究院“產學研基地”、2021年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試驗示范點。
用科技賦能白茶是福鼎持續的“價值輸出”。據悉,目前,福鼎市福鼎白茶智慧茶園監控、8K+5G高清視頻系統連接央視專線和福鼎白茶茶園立體氣象監測等系統建設項目正穩步推進,結合白茶可收藏特點,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技術、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提供對白茶窖藏環境的智能感知、預警等服務也在推進之中。
“我們已經開始在福鼎不同區域建立白茶氣候監測站。”福鼎氣象局局長林笑茹介紹,從氣候品質評估分析福鼎特有氣候對福鼎白茶生長適宜性的影響,還可對制茶時的氣候提供數據支撐,甚至可以細致到不同區域、海拔。氣候品質認証信息可以融入福鼎白茶信息化溯源體系,豐富白茶大數據的可追溯體系,為福鼎白茶注入氣象科技元素。(陳亞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