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建設銀行2021年財報:“三大戰略”推動新金融實踐拓維升級

2022年04月02日19:5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 (記者杜燕飛)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銀行)日前公布了2021年度經營業績。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資產總額達30.25萬億元,增幅7.54%﹔實現淨利潤3039.28億元,較上年增長11.09%﹔淨利息收益率為2.13%,平均資產回報率1.04%,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12.55%,資本充足率17.85%,不良率1.42%,較去年下降0.14個百分點。

“2021年,建設銀行以新的金融思維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到經濟社會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自身也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科技數據為支撐,以數字化轉型為手段,推進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鄉村振興等戰略和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財富管理等新的領域久久為功。

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

2017年以來,建設銀行率先提出住房租賃戰略,逐步形成了一套“平台+金融+機構+租賃產品和服務”四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在促進房屋回歸居住本源的同時,實現了獲客活客和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

報告顯示,2021年,建設銀行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在全國主要城市對接超過300個項目,支持建設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系統在50多個城市上線運行。探索長租房運營可持續模式,開業運營179個“CCB建融家園”長租社區,並融入智慧社區和公共、金融、創業服務。探索住房租賃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相結合,在北京、廣州等地支持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

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覆蓋全國96%的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為1.5萬家企業、3,800萬個人房東和租客提供陽光透明的交易平台。住房租賃貸款余額1,334.61億元,增幅60.02%。

“我們堅持以住房租賃推廣‘長住即安家’的理念,讓房屋回歸居住本源。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結合城市更新,激活閑置房源,打造建融公寓、城中村新居,讓新市民住上體面舒適的新家。”田國立表示。

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建設銀行探索打造出以“批量化獲客、精准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為核心的數字普惠金融模式,豐富“小微快貸”“個人經營快貸”“裕農快貸”“交易快貸”產品體系,推動實現普惠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1.8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6%﹔普惠金融貸款客戶193.67萬戶,較上年末新增24.12萬戶﹔當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1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建行惠懂你”APP認証企業639.6萬戶,較上年末新增194.73萬戶,授信金額9899億元,較上年末新增5500.5億元﹔設立“建行惠懂你”平台運營中心,小微企業首貸客戶超16萬戶。

針對中小型科技企業“評價難、融資難”問題,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的貸款余額為8653.7億元﹔以“創業者港灣”已推廣至19個省市,為90000余家入灣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超300億元。

同時,建設銀行以新金融實踐服務“三農”領域。報告顯示,2021年末,建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2.4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05%﹔建立“建行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51萬個,覆蓋全國80%的鄉鎮及行政村﹔構建“建行裕農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台,注冊用戶超200萬戶,累計發放貸款51.19億元。

強化金融科技內外賦能

近年來,建設銀行完善金融科技體制機制,強化金融科技資源和人才投入,以科技和數據驅動傳統業務升級重構,重塑商業銀行服務模式。

報告顯示,2021年,建設銀行金融科技投入為235.76億元,同比增長6.64%,佔經營收入的3.08%﹔全年實施業務需求項8.6萬個,較上年增長104.2%,促進業務發展和能力提升﹔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5121人,佔集團人數的4.03%。

在金融科技支持下,建設銀行構建以手機銀行、建行生活APP“雙子星”企業級平台為核心、多渠道布局、企業級優先、特色化補充、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生態場景體系。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個人手機銀行用戶數4.17億戶,建行生活APP注冊用戶數突破3400萬戶。

同時,建設銀行依托金融科技實力,助力各級政府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累計與29個省級政府建立智慧政務合作關系,參與政務服務、監管平台及應用場景建設﹔平台注冊用戶超2億戶,累計業務辦理量超25億筆﹔“政融支付”場景不斷豐富,上線便民繳費項目12000余個,累計繳費金額突破1000億元。

“無科技,不金融,以科技和數據向業務、客戶和社會賦能漸入佳境。對內,重塑銀行服務模式,讓金融資源精准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新的方法和工具去服務客戶、紓解痛點、拓展業務﹔對外,用金融科技助力社會治理。”田國立說。

(責編:張文婷、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