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財經觀察

包容發展、合作共贏:“中國方案”推動亞洲知識產權事業新發展

人民網記者 任妍
2022年04月22日13: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1年專利國際申請量增長0.9%,達277500件,亞洲作為專利國際申請的最大來源地,佔2021年申請總量的54.1%。其中,中國共申請69540件,同比增長0.9%。

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一定沖擊,但全球知識產權申請總量仍逆勢增長顯韌性。

在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對全球經濟復蘇有何影響、海南在未來亞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歷程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4月2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亞洲知識產權:趨勢與機遇”分論壇上,業界嘉賓共話亞洲知識產權的發展趨勢與機遇,認為知識產權保護是推動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的重要驅動力,亞洲作為全球創新領導者的地位日益凸顯,為該地區和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諸多機遇和保障。尤其是眾多“中國方案”的出台和落地實施,也為推動亞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力量”。

創新驅動開啟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新機遇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接著市場,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紐帶與橋梁。

“當今時代,知識產權在保護科技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科技創新。”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李保東指出,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當下,世界各國紛紛把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戰略作為重要的國策,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實現對於科技創新勞動成果的保護,成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李保東指出,當下,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其中,中國在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同時,也致力於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打造創新生態體系。中國在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12位,在專利商標、植入新品種申請量方面,也位列世界第一,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趨勢,中國的做法和實踐,為本地區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鑒。

版權作為知識產權其中一部分,是世界各國創新合作、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的橋梁,在促進各國文化溝通和文明交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版權事業迅速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張建春在分論壇發言中表示,這一歷史機遇的到來,得益於三方面助力。一是來自黨和國家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科學謀劃﹔二是得益於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三是來自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深度互動。

張建春指出,具體來看,中國版權法律體系日益健全﹔版權管理模式逐漸成熟,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版權作品數量極大豐富、質量大幅提高﹔版權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版權國際交流更加深入,為構建平衡有效的國際版權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高水平開放推動國際合作共贏新趨勢

知識產權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推進國際合作、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黨組書記申長雨在分論壇上表示,中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有力支撐了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有5個亞洲經濟體進入全球前15位。其中,中國上升至12位,位居中等經濟體之首。

“開放促進發展,合作謀求共贏,將知識產權作為激勵創新發展的國際戰略,已成為亞洲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普遍共識。”申長雨表示,亞洲已成為全球創新和知識產權產出的高地,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願意同包括亞洲在內的世界各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一道,深化務實合作,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打造更富活力、更有效力的全球知識產權生態系統,更好助力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蘇和繁榮進步,讓創新成果造福各國人民,促進共同發展。

“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大有可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在分論壇上表示,當前,全球創新中心正在向亞洲東移,中國的表現非常亮眼,這歸功於中國政府的政策規劃實施和評估,歸功於中國政府的改革開放,歸功於中國不斷完善的現代知識產權體系的建設。中國的創新創造已經不再是一兩個指標的上升,而是表現在創新生態體系的所有鏈條和各個環節。

海南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成就未來市場新亮點

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具有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試驗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獨特優勢。近年來,隨著海南自貿港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逐漸向好,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完善知識產權交易生態體系建設工作也都早已提上日程。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建設海南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在知識產權轉讓、運用和稅收政策等方面開展制度創新,規范探索知識產權証券化”。

今年1月,海南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海知所”)正式批復設立,目標構建知識產權保護、轉化與運用的國際化機制與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把握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

“海知所將成為亞洲知識產權發展的未來新亮點。”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屠光紹表示,在國家和海南省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未來海知所將在加快自貿港建設以及助力亞洲知識產權創新引領與開放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海知所有三大定位,一是海南自貿港的重點建設項目,已經納入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當中﹔二是知識產權新型要素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知識產權的流動、運用、保護都需要有基礎設施來承載,海知所是新型生產要素、經濟要素匯集的重要市場﹔三是海知所是我國知識產權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功能平台。

屠光紹指出,要充分發揮平台的重要功能,准確把握自貿港特殊的政策優勢,積極促進知識產權的商品化、信用化、証券化,加快集聚國際知識產權服務運營機構,大力推動知識產權跨境交易。

在談及海南國際知識產權市場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地位和作用時,屠光紹認為,知識產權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部分,作用將越來越重要,知識產權要素有序高效流動循環是知識產權運用的基礎,海知所就是知識產權流動的重要平台﹔同時,按照自貿港的功能以及海知所的定位,海知所將成為高水平、高標准、高效率市場設施,會促進知識產權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也會使海知所在助力知識產權境內和境外市場的互動融合,服務“雙循環”格局。

(責編:楊曦、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