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百千萬職業女性風採宣傳展示

百千萬職業女性風採宣傳展示

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91車間防熱材料研制團隊:為“神舟”飛船返回艙披上“防熱衣”

2022年05月05日11:4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她們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娘子軍”,自80年代起就先后承擔了神舟飛船返回艙、嫦娥五號返回器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系列空間探測用高性能輕質防熱材料和防熱結構的研制和生產任務,為載人航天工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們就是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91車間防熱材料研制團隊,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七〇三所結構復合材料研究與應用中心,是一個以女同志為主的科研團隊。

受訪者供圖

空間探測器進入地外天體或者返回地球表面時由於速度極快,探測器表面將產生大量的熱,必須進行防熱材料的保護才能安全著陸。該項目關系著返回艙能否順利飛行、安全返回,防熱材料和防熱結構的安全可靠直接決定了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項目組憑著對航天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常人難以企及的細致、嚴謹和縝密,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團隊成員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凌英、鄧火英、梁馨等人對幾十種原材料進行了成百上千種的配方設計、篩選及無數次的試驗,攻克了材料配方、成型工藝、材料修補技術等關鍵技術。王振河、邢亞娟等人則根據選定的低密度燒蝕防熱材料,對蜂窩的尺寸及相關工藝進行細致的研究論証﹔喬亞瓊等人負責機加和裝配工藝,確保產品從毛坯件變成一件與圖紙完全相符的產品。經過大家的精心合作與不懈努力,順利通過了歷次飛行考核試驗。項目組研制的蜂窩增強低密度材料成功應用於“神舟”飛船返回艙的熱防護,為神舟系列飛船返回艙的安全順利返回提供了保障。

此外,項目組還承擔了返回艙關鍵部件——大型防熱拐角環的研制和生產這一艱巨的任務。項目組創造性地提出利用中密度玻璃鋼燒蝕材料和低壓熱壓罐成型工藝來制造拐角環和舷窗等局部防熱件。經過無數次的工藝試驗后,終於攻克了技術難題,滿足了設計提出的防熱和結構要求。

研制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第一件試驗件存在分層缺陷,這對項目組的打擊實在太大。但是她們並沒有喪失信心,而是認真反思,查找原因,從頭再來。終於,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在那最悶熱的一晝夜裡,一件優質的試驗件在試驗室裡誕生了!悶熱的天氣,嚴密的防護服,幾十度的高溫,無數晝夜身心的疲憊,所有的這一切都無法掩蓋此時成功的喜悅!

經歷了數不清的通宵達旦技術攻關和技術歸零工作,最終保証了返回艙的防熱材料性能和防熱結構的外型裝配精度滿足設計要求,順利通過了歷次飛行考核試驗,為“神舟”飛船返回艙披上了安全可靠的“防熱衣”。“神舟”飛船在返回地面時由於大氣的摩擦,要耐受幾千度的高溫,正是由於有了飛船外層的燒蝕防熱材料保護,宇航員才能安全返回。

科技創新無止境,該團隊還突破了月球軌道返回的防熱材料關鍵技術,為我國嫦娥五號的安全著陸奠定了堅實基礎,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取樣返回。同時掌握了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火星大氣的防熱材料技術,為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活動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該團隊在輕質防熱材料及防熱結構研究方面銳意進取,在運載火箭的防熱結構輕量化方面也做出了貢獻。團隊成員與團隊共同成長,部分老同志在防熱材料研制崗位上工作30余年,仍在努力奮斗,同時不斷培養新員工,載人航天精神和科技創新精神不斷傳承。每個組員正如燒蝕材料一樣,在這裡燃燒著自己的青春與激情,實現了國人的飛天夢想。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查看更多優秀職業女性風採故事)

(責編:董童、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