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更有效(深度觀察·數字化為鄉村帶來什麼③)

本報記者  郁靜嫻  常  欽
2022年05月13日05: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在河南省尉氏縣水坡鎮牛集村,志願者為村裡老人講解智能手機使用方法。
  李新義攝(人民視覺)
  圖②: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八裡店鎮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指導群眾辦理網上業務。
  沈旭奇攝(人民視覺)
  圖③:在江西省萬安縣陽塘橋美麗鄉村建設點,村民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注環境衛生狀況。
  邱 哲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

  村務微信群成了宣傳政策的“明白群”、服務群眾的“好幫手”﹔政務服務“網上辦”“快捷辦”,鄉親們日常辦事不出村……數字化賦能,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撐,也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徑。

  

  村務“搬”進微信群

  從“靠腿跑”到“線上忙”,服務群眾“零距離”

  【鄉村故事】

  “鄉親們,周末咱村西藍花基地要移植菜苗,需要用工100人。不懂技術也能報名,現場專業師傅給大家培訓。”一大早,安徽省蒙城縣板橋集鎮雙鹿村,村務微信群裡提示聲叮咚作響,村支部書記劉娟隨即把文字語音播報到群裡。鄉親們看到、聽到后紛紛報名。

  自從雙鹿村有了村務微信群,惠農政策、疫情防控、務工信息,村裡的大事小情都第一時間“搬”進群,劉娟每次發群消息時,還會補發一條語音提醒。“不少村民上了年紀,視力不太好,文字通知經常會漏看,好事要用心辦好嘛!”劉娟笑著說。

  對於鄉親們來說,村務微信群不光是政策“明白群”,還是生活“好幫手”。“我家停電了,請村干部抓緊幫我問問咋回事。”村民劉淑平在群裡求助。村干部陳麗第一時間走訪調查,原來村裡在修路,工人挖水泥板時碰斷電線,出於安全起見切斷了電源。

  “修路碰斷電線,電工正在搶修,馬上就好。”陳麗耐心解釋,還把施工現場圖片發到群裡。不到半小時,劉淑平家就恢復了供電。

  自建群以來,陳麗看手機的時間明顯長了不少,對村民咨詢、反映的問題及時線上回復,線下第一時間處理。“大伙兒有啥煩心事,都愛在群裡嘮嘮,我們努力讓樁樁件件有著落。”陳麗說。

  “建村務微信群是順勢而為。”蒙城縣委書記孔祥永說,作為數字鄉村試點縣,蒙城積極推動“數字下鄉”,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在各村(社區)建立代辦點,配備人員,依托村務微信群,各類事項“全程網辦、村級可辦”,探索數字鄉村發展新路。

  說起建微信群的初衷,劉娟打開話匣子:原先工作“靠腿跑”,上門串戶覆蓋率、及時性都不太理想。超半數村民在外務工,溝通議事不方便。縣裡推動“數字下鄉”后,村裡建起村務微信群,村裡有啥事,鄉親們線上互動忙。

  “過去我們村搞蔬菜種植,開展土地流轉和招工,需要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費時費力效率低。”劉娟說,微信群解決了這個問題,村民們發展蔬菜產業的積極性更高了。為滿足大伙兒種菜技術培訓需求,劉娟專門邀請農業大學的專家進群開講,很受鄉親們歡迎。

  微信群還成為聯絡在外鄉賢的紐帶,匯聚起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村民呂蒙生原先在江蘇省昆山市做生意,他非常牽挂家裡的老人孩子,想回鄉發展。“一年到頭在外打拼,村裡情況了解不及時,對返鄉發展還是有顧慮。”呂蒙生說,自從加入了村務微信群,村裡的變化、家鄉的政策了然於胸,他逐漸打定返鄉創業的主意。

  “家鄉的用工成本低,快遞、網絡進村入戶,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呂蒙生通過微信群了解到,蒙城縣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回鄉發展不僅有創業政策支持,村裡還成立了服務專班,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很快,呂蒙生便返鄉成立了二友家庭農場有限公司。

  如今,村務微信群已成為雙鹿村在外務工人員與家鄉聯系的“橋梁”。劉娟說,遇到社保繳納、子女上學、老人看病等問題時,在外村民就會在微信群裡咨詢相關政策,並按照群裡提示的操作說明自行申報。需要線下辦理的,還可以找代辦員幫忙。

  雙鹿村是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的縮影。補短板、優服務,“數字下鄉”更順暢,各地持續推動數字化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提升鄉村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1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84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7.6%,越來越多的鄉村變身“掌上村庄”。

  政務服務“網上辦”

  從“跑來跑去”到“網來網去”,鄉親們日常辦事不出村,鄉村治理更高效

  【鄉村故事】

  在河南省濟源市承留鎮花石村,新開業的“師大姐老蛋糕房”迎來了一撥撥顧客,架子上新出爐的蛋糕香味四溢。“這可是正宗的河南老點心。”店主王合榮忙得不亦樂乎。

  花石村是全國生態文明村,這幾年,鄉村旅游發展紅火。看到一些村民靠吃旅游飯賺了錢,王合榮心裡頭也痒痒。幾番考察下來,她決定開家蛋糕店。

  “原以為開店辦手續很麻煩,結果連村子都不用出,很快就辦好了!”今年3月,在村黨支部書記周全喜的幫助下,王合榮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政務服務自助終端一體機上,打印出個體工商戶登記表和食品小經營店登記申請書,填好后與健康証明等材料一並上傳。第二天,她就在一體機上順利打印出了相關部門核發的食品小經營店登記証。

  過去“跑來跑去”,現在“網來網去”﹔過去人工窗口排長隊,現在自助終端搬到家門口,日常辦事方便了許多。“自助終端一體機實現市鎮村三級全覆蓋,數據比人跑得快,不知省了多少功夫!”濟源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負責人周奎明介紹,一體機上可自助申辦2000多項服務,涵蓋社保、民政、養老等多個領域。

  除了推動政務服務下沉鄉村,濟源市還規劃建設了數字鄉村運營服務中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匯聚起更強大的信息服務和管理功能,推動形成一個個“雲端社區”。去年9月,花石村建立起村級數字服務平台“數字花石”,投入使用半年多,累計服務超496萬人次。“經過培訓推廣,我們全村236戶都能玩轉平台,成了‘數字花石’的忠實用戶。”周全喜笑著說。

  “過去有事到處找村干部,現在是線上溝通、線下解決,平台上都有記錄。平台靠譜、對接給力。”村民聶紅衛逢人便夸。去年11月,他在平台留言:“新房所在街道沒有路燈,夜晚出行不便。”收到信息后,聯戶黨員聶根伍第一時間到現場了解情況:“原來那條街還在建設中。黑燈瞎火的,確實是個隱患。”為保障村民出行安全,聶根伍買了一盞太陽能燈,解決了臨時照明問題。

  數字化助力村級事務管理流程再造,基層治理有了新思路。“過去‘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別看村子不大,大小事情忙起來千頭萬緒。”周全喜感慨,數字化平台整合了各類信息,村務管理監督、評價考核都有跡可循。

  打開“數字花石”客戶端,屏幕上呈現黨建、政務、產業、直播課堂等八大板塊。點擊進入“花石黨建”,黨員聯戶服務、入戶走訪次數等情況一目了然。“黨建板塊跟市裡的‘黨群連心工程’相連,網格化管理更高效。”周全喜介紹,通過雙向互動傳遞鄉親心聲,聯戶黨員在線接收任務、收集建議,點對點處理問題,治理效能提升了一大截。

  在全國,數字技術對於構建完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互聯網+政務服務”助力群眾便捷辦事,初步實現了全國49.2萬個村民委員會信息集中匯聚,鄉村社區管理、服務“網上辦”“掌上辦”“快捷辦”,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效率。

  鄉風文明建設有了新平台

  攢積分、評優秀,鄉村文化潤物無聲,鄉親們參與積極性大幅提升

  【鄉村故事】

  “天氣熱了,把犄角旮旯打掃利落,路旁清清爽爽的,看著就舒坦!”在江西省安遠縣塘村鄉龍庄村,村民葉華飛在村干部謝小娥的帶領下開展衛生打掃志願服務。

  干了半天,抹了把汗,葉華飛掏出手機,拍了幾張煥然一新的村居巷道照片。“把活動圖片上傳到小程序,審核通過后,‘積分存折’裡就能獲得10個積分,攢多了還能兌換商品呢。”

  葉華飛口中的小程序是塘村鄉開發的“鄉風文明積分超市”。“過去,村民參與志願活動都得去村委會登記,現在我們直接在小程序裡發布志願服務、政策宣講等文明實踐活動,村民一鍵報名、自主上傳信息,管理員在線審核,積分入賬公平透明,大伙兒都認可。”謝小娥笑著說,“現在經常是文明實踐活動剛上線發布,一會兒報名就滿了。”

  中午12點,音質清晰的當日新聞從龍庄村3個“大喇叭”裡傳出。“我年紀大了,不會用智能手機,現在天天聽數字化廣播,政策、信息一樣不落,跟年輕人聊天也能接上話。”每天中午和傍晚,80多歲的村民賴文魁會准時收聽廣播。

  文化興,民風淳。“活動多了,信息通了,大伙見了面共同話題也豐富起來了。鄰裡鄉親互相幫襯,村子更像個大家庭了!”談起變化,龍庄村黨支部書記賴世樹笑得合不攏嘴。

  “引導文明鄉風,不光是常念嘴邊、常挂路邊,得化無形為有形,扎扎實實地體現在行動裡才行。”安遠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張愛紅說,作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縣裡先后建成了AI雲廣播、鄉風文明積分超市等數字化平台,“有意思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加上可量化、可兌換的積分制度,鄉親們參與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的熱情明顯高了。”目前,456個數字化應急廣播終端入駐全縣152個行政村,2萬多戶家庭紛紛加入“攢積分”隊伍。

  前不久,縣裡評選出30個文明信用村(社區)、432戶文明信用戶和6個鄉風文明積分超市建設工作先進鄉鎮。龍庄村村民羅洪生家去年共獲得330個積分,被評為文明信用戶,他樂開了花,“走在村裡別提多光彩了!”

  “鄉村是熟人社會,鄉親們重人情、講面子。”張愛紅介紹,根據農村實際,縣裡將學習培訓、移風易俗、清潔家園、創先爭優等20多項內容細化為具體積分指標,進行積分登記管理﹔以戶為單位制作鄉風文明“積分存折”,開展文明信用戶(村、社區)評選,經過逐級評議推薦和部門聯審等程序,實行“月兌換、季登榜、年表彰”,充分發揮激勵約束功能。

  看得見的文明積分,不僅調動了村民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還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動力。安遠是贛南臍橙的核心產區,百香果、紅蜜薯、獼猴桃等特色產業發展迅速,為了滿足農戶發展產業的融資需求,縣裡探索起了將鄉風文明積分超市建設與農村文明征信體系建設深度融合。

  “數字化幫我們做活了文明征信。”安遠縣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林平介紹,根據文明信用積分和評優記錄,銀行對文明信用戶信用等級評定、授信給予5至10分的加分,提供下調10至30個基點的貸款利率優惠﹔獲評文明信用村(社區)的村組(社區),戶均提升貸款授信額度5萬元。

  “我們村是文明信用村,在小額農貸評分時有加分。”年初,龍庄村養殖戶肖念清打算發展特色種植,但手頭有點緊。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與他對接,肖念清的小額農貸額度由5萬元提升至15萬元,資金難題迎刃而解。

  “群眾積極參加文明實踐活動獲得信用積分,解決生產資金瓶頸,大大激發了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了產業發展與鄉風文明的齊頭並進。”張愛紅說,接下來,安遠縣將在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等方面進一步拓展數字技術應用場景,為鄉村全面振興插上數字化翅膀。

  鄉村治理有效離不開德治。2019年起,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與中組部等在全國選擇115個縣(市、區),啟動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因地制宜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各地通過創新使用數字農家書屋、文明隨手拍等雲端平台工具,不斷豐富以人文素養為核心的多元應用場景,有效增強村民參與度和公共意識,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注入了新動能。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3日 18 版)

(責編:楊光宇、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