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創中心:啃“硬骨頭”攻“卡脖子”
飛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主要參研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飛向天和,即將交付的首架C919大飛機首飛試驗成功﹔
發光,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邁出國產米級衍射光柵關鍵一步,突破“卡脖子”器件﹔
“芯”火,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超六成,芯片重要制造企業保持90%以上產能……
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上海,疫情下科技人不停歇,力保大科學裝置不停機,重大國家任務不停擺,重要戰略企業不停鏈。
發光:突破“卡脖子”,邁向“百拍瓦”
1個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總功率匯聚到一根頭發絲,相當於1拍瓦。上海正在研制的百拍瓦級超短超強激光裝置,是張江光子大科學裝置集群的重要裝置之一。
其中,尺寸達到1.6m×1.05m(雙向米級,對角線接近2米)的脈沖壓縮光柵是系統的關鍵器件,也是支撐裝置實現國際領先水平必須突破的“卡脖子”元件。
“國內外現有的光柵制備技術雖有多種,但都達不到如此大的尺寸﹔我們提出‘全口徑大面積反射式靜態曝光技術’的全新方案,並進行了1年多的技術攻關。”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黨委書記邵建達說。
要實現大口徑光柵制備能力,就必須讓大口徑高精度超低缺陷離軸反射鏡極致“光滑”。“這面反射鏡重約900公斤,和投影幕布差不多大,但對鏡面宏觀至微觀的全頻段誤差要求極高。”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魏朝陽說。
關鍵時期遭遇疫情,項目組成員主動在封控前隔離在所,吃住在實驗室,連續奮戰已近兩月。
如今,不穩定的關鍵難題已順利解決。“我國是首個實現10拍瓦輸出並能向用戶開放的國家,如今正在向百拍瓦邁進。這場全球科技‘競賽’,不會因疫情而被拖延。”魏朝陽說。
運轉:“沿途下蛋”,高效轉化
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腫瘤質子中心,國際前沿領域的精准治癌重器——首台國產質子治療示范裝置的臨床試驗正在緊張而又有序地進行中,在疫情期間如期開展了180度旋轉束治療室的臨床試驗。
這是由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部、國家衛健委與上海市政府戰略合作的重要項目,“十年磨一劍”實現了國產質子治療裝置從“0”到“1”的飛躍。“我們3月就進入閉環狀態了,爭分奪秒攻關關鍵部件、調試等問題。”瑞金醫院副院長陳海濤說。
這得益於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的高效轉化機制。陳海濤介紹,這是大科學裝置——上海同步輻射光源“鸚鵡螺”的轉化成果,“它是一個大科學設施,更是一個服務廣大老百姓、打破‘卡脖子’壟斷的醫療產品。”其中國內首創的180度旋轉機架,能更多角度地精准照射到腫瘤部位,避免損傷正常組織,給腫瘤患者帶來更佳的治療方案和選擇。
雖然難免受到疫情影響,集聚在上海的大科學裝置群仍不停歇。3月,上海軟X射線裝置調試工作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相距不遠的硬X射線裝置也獲得重要進展。4月30日,超導加速模組樣機完成第二次總裝並移交水平測試,標志著階段工作任務完成。
穩“鏈”:產能超九成,“芯”火不熄
芯片,被稱為“工業糧食”,代表了制造領域最精密的工藝。在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佔全國1/4的上海,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龍頭企業的生產線始終未停。
芯片制造工廠需要24小時不停機。6000人逆行駐廠,數萬噸光刻膠“包機”抵滬,“24小時供應鏈保衛戰”打響,數十家設備廠商逆行陪伴……在華虹集團,4個基地、6條生產線的供應鏈穩定,一批批載著芯片生產物料的集裝箱運進來,一車車運載著汽車芯片和功率器件的貨車動起來。
5月12日,華虹半導體一季度財報出爐,銷售收入再創歷史新高,達5.946億美元,同比上升95.1%。“在主管部門和各方支持下,協調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前周密部署,抗疫保產措施到位,這是團隊齊心、運營高效,保供應鏈、穩定生產的結果。”華虹半導體總裁兼執行董事唐均君說。
為助力科技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上海市科委發揮財稅政策支持作用,上海科創辦保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有序運行和建設,市經信委出台多批復工復產“白名單”。
“疫情下,上海芯片制造重點企業一直保持90%以上產能,中芯國際、華虹集團、積塔半導體等保持滿負荷生產,帶動一批裝備、材料、封測等產業鏈配套企業加快復工。”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
新華社上海5月19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