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預警“提前量”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防線作用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余璐)“預警早一秒,風險少一分”。預警信息是防災減災的“消息樹”“前哨站”,及時、精准、廣覆蓋的預警信息能為防災減災贏得寶貴時間。讓預警信息跑在突發事件災害發生之前,是做好預警信息發布服務的根本。
近年來,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耕預警發布能力提升,積極探索,最大限度避免和減輕突發事件災害的損失。
“快”是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的關鍵所在。全國預警發布機構圍繞“早、准、快、廣、實”要求中的“快”,不斷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建設。同時,各地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機制完善、技術創新、傳播渠道上實現“遍地開花”。
完善機制 下好部署“先手棋”
隨著我國預警信息發布體系的不斷完善,在減少災害和突發事件損失、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成立7年來,全國預警信息發布工作在完善氣象災害預警機制上推陳出新,不乏亮點和突破。各種機制設計確保預警信息發布業務穩定運行並煥發出長效發展的“生命力”,讓各地預警發布更快、更高效。
廣東省政府修訂《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定》《廣東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實現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與25個部門應急處置預案的無縫銜接。
據統計,在防御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水過程中,5月9日至13日,廣東省各級氣象部門共發布暴雨預警信號440站次。省氣象局組織三大運營商向全省21地市發布提醒短信3期,發送量6.1億人次。
在福建,特色的“1262”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讓12小時、6小時、2小時精細化氣象預警第一時間直達鄉鎮,無縫銜接政府部門提前12小時劃定防范重點區、提前6小時預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時轉移人員的“三個提前”,服務分級分區分類,指揮更加精准。
河南省與媒體平台建立預警傳播機制,與多部門建立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構建基於風險的極端天氣監測預警服務體系。
“五個5分鐘確保”制度,讓遼寧在制作完暴雨預警信息后,實現5分鐘內將預警發送到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單位,以及各級防汛責任人和電視台等﹔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時確保5分鐘內叫應受影響地區政府領導。
山西制定了《山西省氣象部門重大災害性天氣“叫應服務”工作指導意見(試行)》。構建的“12379重大氣象災害預警聲訊叫應”平台,對本省40多個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同時下達災害響應命令的傳真時長,由原先2至3個小時縮短至5分鐘,有效提高了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的部門之間聯動效率。
廣西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聯動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制定廣西地方標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工作規范》,保証預警發布的審批、簽發流程高效流轉。
技術創新 跑出預警“加速度”
協同創新發展、匯聚科技力量,成為全國上下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努力攻關的方向。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在近3000個預警發布百家號上實現AI智能預警短視頻制作與推送,與國家郵政局聯合推出“定制化氣象預警”服務,通過微信小程序精准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保障疫情中140萬快遞小哥安全服務公眾生產生活。
各省預警中心在提高預警信息發布效率上強化技術創新驅動,堅持以需求為導向,開展“個性化”、“定制化”服務,爭取以最快速度將預警信息傳遞至“最后一公裡”。
“提前做好大棚蔬菜的保溫、防風工作,及時收獲成熟的露天蔬菜。”2021年11月6日至8日,山東省莘縣遭遇寒潮天氣,大棚果蔬、露天冬儲蔬菜遭受風災、凍害風險較大。在此之前,莘縣氣象局便提前發布預警和提示,讓農戶提早做好大棚防災措施,避免了風災和凍害影響。提前的預警,得益於山東省局通過GIS精准定位技術,對“山東天氣”、“山東預警”微信公眾號增加定制預警和靶向推送功能。通過算法快速過濾,優化預警信息推送邏輯,多線程同時推送,將預警信息優先發送給最需要的人群。
2021年11月4日,山東省聊城市莘縣河店鎮王庄村,農技人員指導菜農西紅柿種植管理。中國氣象局供圖
2021年8月15日,浙江省嵊州市發生災害性強對流天氣,貴門鄉出現當地破歷史記錄級的山洪災害,造成1000多間房屋坍塌損毀,2000多畝農田受災,85條道路出現局部塌方,受損長度達80多公裡……嵊州市氣象部門通過“風雨哨兵”智慧叫應系統發出提前告警,在成災前1.5小時成功叫應貴門鄉黨政領導、村責任人,此次災害因應急責任人提前有效接收預警信息,安全轉移人員2132人。
這套浙江省首創的智慧型語音叫應系統,實現了突發天氣分鐘級智慧報警、靶向式網格管理、多人次同步叫應多項功能。這背后,是浙江省氣象局不斷在實踐中完善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結果,實現了面向鄉鎮災害防御應急責任人靶向發布,強對流多災種預警信息協同發布等預警發布能力。
吉林建立鬆遼流域預警信息監控系統,集成了“三省一區”自動氣象站數據、多普勒雷達數據、氣象衛星數據和數值預報等數據,根據流域氣象信息及預警信息的發展趨勢,超前研判,超前部署,超前預警,超前聯動,以最快的速度將預警送千家萬戶手中。
重慶基於氣象災害預警與分行業分區域分措施的智能匹配技術,實現由氣象災害預警自動觸發的行業部門具體行政指令和響應措施。今年,以開州區為試點,升級智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初步完成智能匹配、自動發布功能開發,此項工作將在今年汛期在全市范圍進行推廣。
在青海,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快速制作發布系統能夠實現精細到鄉鎮(街道)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客觀研判。該系統實現免審核自動發布,全過程可在5分鐘內完成。
在貴州,“微信機器人”打破了傳統“機器人”的概念限制,完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多類預警信息單向、智能傳播。在面對短時、大量的預警需要傳播時啟用矩陣進行服務。目前,貴州通過“微信機器人”渠道預警直達省、市、縣、鄉鎮、村五級微信群450余個,服務2億多群組人次,涵蓋應急管理、自然資源、防汛抗旱等多個部門行業,廣泛覆蓋鄉鎮/街道、村基層群,快速滲透到村村寨寨。
寧夏通過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在預警信息發布中從按行政區劃發布轉變為按人群聚集地發布,從預警責任人接收轉變為受災害影響的公眾用戶接收,從指定用戶群組發布轉變為所有災害影響區域公眾用戶的發送。
渠道拓展 打好傳播“提前量”
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開展合作,通過試點的方式共同建立預警信息協調工作機制,研究預警分類別、分級別、分地域、分對象的發布策略,與廣電開展應急廣播系統與氣象大喇叭對接的技術研究和氣象預警播發試驗,與工信部門國家通信網應急指揮調度系統部級平台、通信大數據平台對接聯通,實現對指定區域、市縣級全網、重要責任人群組預警短信精准靶向發布。同時不斷拓展國省市縣四級聯動預警信息融媒體發布網絡,搭建多元平台,拓展預警信息服務朋友圈。
在提升預警發布能力方面,各地預警發布中心拓展傳播渠道,因地制宜,讓預警傳播更迅速——
河北推進與廣電部門的合作,基於機頂盒IP地理位置,預警信息能夠在電視畫面中靶向發布﹔部分地市與應急管理局對接,還將氣象預警信息及氣象防災減災避災安全宣傳內容納入農村社區應急廣播體系﹔協調增加預警短信在運營商網關的下行速率,三家運營商理論下行速率超過600條/秒,實現預警責任人分鐘級推送。
2021年末,江蘇省氣象局完成了廣覆蓋、高效率、高精准的預警短信專用通道建設,實現預警短信以5000至8000條/秒速率發送,較之前達到10倍級的提升。
在海南,根據省政府發布的《海南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暫行辦法》,新聞媒體、網站、電信運營企業等單位接到預警發布中心的通知后,在10分鐘內播發紅色、橙色預警信息,在20分鐘內播發黃色、藍色預警信息。
針對鄉村氣象防災減災薄弱點,2020年9月,安徽與省廣播電視局聯合印發《安徽省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與應急廣播系統對接管理辦法》,推動預警信息在鄉村實現第一時間精准靶向發布,逐步實現預警信息到村到戶到人,解決預警在鄉村傳播的“最后一公裡”問題。在湖北,預警發布工作與全面推進的“鄉字號”服務品牌建設相結合,打通預警發布最后一公裡。
江西的省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接入了“江西省應急指揮系統”“江西省應急廣播平台”,能夠共享省綜治辦“平安江西”的資源,向200萬網格員和志願者點對點發布預警信息﹔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即時插播機制、重大氣象災害預警短信全網免費發布機制,組建氣象信息新媒體傳播矩陣,共用“村村通”應急廣播大喇叭近1.4萬套,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