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余璐)2022年5月22日是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拯救保護,大量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率提高到74%,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朱鹮。受訪者供圖
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第一代大青山野化放歸麋鹿種群成功繁衍。受訪者供圖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放歸(回歸)自然、人工繁育(培植)等措施,有效保護了90%的典型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大熊貓、朱鹮、黑頸鶴、藏羚、白頭葉猴、海南長臂猿、莽山烙鐵頭蛇、蘇鐵、蘭科植物等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建有各級各類植物園近200個,收集保存了2萬多個物種,佔我國植物區系的2/3。野外回歸珍稀瀕危植物達到206種,其中112種為我國特有種。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鹮野外種群數量超過6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曾經野外消失的麋鹿、普氏野馬在多地建立了人工繁育種群,目前總數分別達近一萬隻和700隻左右,並成功實施放歸自然,重新建立了野外種群,生存區域和范圍不斷擴大。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海南長臂猿。受訪者供圖
“特別是啟動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就地保護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10月,我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的設立,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裡,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今年4月,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植物多樣性保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裡的野生東北虎在打鬧嬉戲。受訪者供圖
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面禁止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調整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制定並實施相關配套管理制度。建立了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聯合開展“清風”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亂採濫挖野生植物、破壞野生植物生長環境和違法經營利用野生植物行為,全面禁止象牙、犀牛、虎骨及其制品貿易,高壓態勢基本形成。
我國珍稀瀕危植物麗豆。受訪者供圖
三江源國家公園。受訪者供圖
此外,在全面系統分析我國自然地理格局、生態功能格局的基礎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編制了《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遴選出50個左右的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面積約佔國土陸域面積的10%,將有效保護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系統和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今年我國還將在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生態區位重要和生態功能良好的區域,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受訪者供圖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秤錘樹。受訪者供圖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按照《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的總體目標,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使全國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重要棲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保持穩定。
我國旗艦物種大熊貓。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我國還將進一步加大對大熊貓、東北虎、東北豹、亞洲象、穿山甲、長臂猿、雪豹、長江江豚、蘇鐵、蘭科植物等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確保到2025年,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種數保護率達到75%,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植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0%。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