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科技賦能,“智慧紡織”有新招

本報記者  葉  子
2022年06月01日05: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5月26日,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的一家民營紡織企業智能機械化車間,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一排排機器正在高速運轉,偶有幾位工人穿梭巡視﹔全自動物流包裝系統把剛下生產線的筒紗輸送至包裝車間,碼垛、搬運、打包、入庫等環節“一氣呵成”……近年來,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助力紡織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數據產生價值

  “織機紗線還剩多少、什麼時候切換布料,現在是一目了然。”站在公司的數據大屏前,看著上面閃爍著的每台織機運轉情況,浙江鑫海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海斌感慨萬千。“放在兩三年前,為了了解這些數據,我們專門配了6個抄表工。常有筆誤不說,效率也很低,一般要在24小時后才能知道機器運作情況。”

  正如邱海斌所說,在傳統紡織車間,生產狀態往往依賴於人工抄表來記錄,數據記錄不全也不准確,更難以實現實時同步。鑫海紡織所在的浙江省蘭溪市,主導產業就是紡織業。這裡擁有國際先進織機2萬多台,生產的全棉休閑彈力面料佔全國八成,牛仔面料出口佔全國七分之一。但是,由於這些機器設備來自不同國家,型號不一,通信協議不同,機器間無法“對話”。

  數字化改造后,全流程、各工序的設備全部聯網,企業管理者和工人通過車間看板、手機和手環等設備,就能實時監控生產狀態,推送和接收生產任務。這樣一來,生產狀態能實時管理,數據能自動記錄,報表能自動整理,統計人員工作量減少60%,生產計劃安排效率也提升30%。

  工業互聯網的助力遠不止這些,智能驗布、智能物流倉庫、自動引導運輸車、設備數控化更新等新技術的出現,讓蘭溪的紡織企業走上了智能制造道路,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比比皆是。許多企業還用上了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和MES(制造企業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數字化管理。“未來,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利用,讓數據產生更大價值。”邱海斌說。

  解決行業痛點

  近年來,紡織行業招工難、用工貴,產能大而利潤薄等問題日益突出,發展遭遇困境。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紡織行業帶來了生產、研發、供應鏈管理、渠道運營等環節效率的顯著提升,有效解決行業痛點。

  在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中,有3個紡織項目入選“工業互聯網平台+供應鏈協同”解決方案試點示范。

  例如,威海紡織集團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打造了服裝產業鏈數字化平台,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採用多種工業軟件,匯聚上下游的採購數據、生產數據和銷售數據,實現服裝產業鏈的資源集成,提高各環節的協同競爭力。

  “工業互聯網聯通了工廠訂單接收、物料調度、生產設備、能耗管理、排放監測、庫存管理等的整個生產鏈路,幫助提高企業管理效率﹔還可以輔助管理者決策,通過智能排產、智能配色等功能,實現智能化生產,解決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定制之間的矛盾。”浙江大學北京研究院副院長宋華盛教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工業互聯網對紡織業的賦能還體現在,能有效銜接企業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使企業能夠更敏銳地根據下游需求調整產品布局,更合理地選擇供應商,更有效地應對斷供斷鏈風險。

  應用持續深化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超過萬億元大關,已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方面廣泛應用。在紡織業,工業互聯網的行業應用也不斷深化,加速行業內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進程。

  在浙江,台州市椒江區上線縫制設備“產業大腦”,相關企業加入后,隻要輸入上下游需求,系統便可精准推送,提供產業價值、上下游分析,還有專業的專家團隊幫助解決數字化運營難題,節約企業數字化改造綜合成本60%以上。

  《山東省現代輕工紡織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提出,支持打造行業典型應用場景,加大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和推廣力度,引導更多企業上平台、用平台,促進產業鏈對接重構。

  廣東省將在輕工紡織等行業集中度較低的傳統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集群上下游企業實施標准統一的數字化改造。

  宋華盛表示,未來,政府可以加大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適時出台產業大數據開發利用和安全管理條例,協助開發建設產業鏈知識圖譜和共性平台等,化解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困境,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持續深化。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