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譜儀III開創探索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的新方法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記者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北京譜儀III合作組實現了一種創新實驗方法,為研究物質和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極其靈敏的實驗探針。相關研究成果於2022年6月2日在《自然》雜志上正式刊發。
盡管在宇宙大爆炸之初應該產生等量的正反物質,為什麼我們的宇宙卻隻有物質組成而非反物質?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界半個多世紀。物質和反物質遵循不同的規律嗎?粒子衰變為研究正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重要線索:如果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模式存在差異,那麼這些差異可能是導致我們今天豐富的物質世界形成的原因。然而,由於粒子衰變通常是由多種相互作用誘導發生的,比如一種類似質子的短壽命粒子叫做科西超子,它的內部含有兩個重的奇異夸克和一個輕夸克,帶一個負電荷,其衰變過程中既有弱也有強作用發生,如何識別是哪種作用導致正反物質衰變行為不同呢?北京譜儀III實驗最近首次利用處於量子糾纏的正反科西超子對的級聯衰變,成功地把導致正反物質不對稱的弱作用力從強作用力中分離出來,這一創新方法和實驗結果引起該領域世界同行的密切關注。
實驗數據是北京譜儀III實驗國際合作組收集的,合作組成立於2008年,是由來自亞洲、歐洲和美洲等17個國家80個研究機構約500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在北京譜儀III實驗中,電子與其反粒子正電子碰撞的能量是其固有質量的上萬倍。在這些碰撞中,電子和正電子湮滅,並從釋放的能量中產生其他粒子或粒子對。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正反科西超子的“自旋”信息和量子關聯來揭示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粒子物理學家稱為“CP破壞”。超子衰變是尋找CP破壞的一個很有希望的狩獵場,因為它們的“自旋”方向可以通過其“子粒子”的衰變直接測量。考慮成對的正反超子級聯衰變,可以把強力和弱力的貢獻分開,導致對CP破壞測量的敏感度顯著提高。北京譜儀III實驗這一創新方法為尋找CP破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盡管《自然》一文中給出的結果顯示沒有CP破壞的跡象。然而,這一創新方法為科學家未來確認或排除超出標准模型的CP破壞來源帶來了希望。“這是理解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的一個裡程碑,我期待北京譜儀III合作組將取得更多成就。”中科院院士,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研究員說。“北京譜儀III實驗的靈敏度遠高於之前費米實驗室的HyperCP實驗,是HyperCP實驗單事例靈敏度的1000倍,這得益於北京譜儀III實驗上正反科西超子的自旋極化和量子糾纏。”北京譜儀III國際合作組發言人李海波研究員強調說。
北京譜儀III探測器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高能實驗裝置,吸引了來自17個國家的80家科研機構約500個科研人員,是目前國內正在運行的最大國際合作組,這一結果是由中國科學家和國外合作者共同完成的,是國際合作的典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