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國近十年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82億畝

2022年06月17日09:5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供圖

人民網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余璐)2022年6月17日是第28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今年我國確定的主題為“攜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82億畝,封禁保護沙化土地2658萬畝,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毛烏素沙地柏天然群落。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供圖

渾善達克沙地榆樹疏林天然群落。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供圖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沙化土地面積減少6490多萬畝,沙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逐步建立起我國北方風沙線上的綠色生態屏障,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20多年完成營造林面積902.9萬公頃,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實施40多年完成營造林面積3014萬公頃。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三大沙地和庫布其沙漠周邊等重點治理區,已由昔日“不毛之地”變為“塞上綠洲”。

圖片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十年來,全國建立了41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128個國家沙漠(石漠)公園。開展了荒漠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建立了26個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和13個沙塵暴地面監測站,初步形成了荒漠定位觀測體系和防沙治沙標准化體系。開展了第五次、第六次荒漠化沙化和第三次、第四次石漠化調查監測,首次開展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年度變更調查,通過摸清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土地狀況及動態變化情況,及時指導治理工作科學開展。近五年沙塵天氣明顯減輕,較“十一五”期間減少31%。

圖片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在嚴格保護和治理的基礎上,我國積極推動沙產業發展,利用沙區光熱、物種、土地等資源充足優勢,適度發展灌草飼料、中藥材、經濟林果、沙漠旅游、風電光伏、生物質能源等產業,推動沙區群眾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統計,沙區年產干鮮果品4800萬噸,約佔全國總產量的1/4,年總產值1200億元,重點地區林果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50%以上。特別是經過長期實踐積累,鍛造了偉大的治沙精神,涌現出了“治沙英雄”石光銀、王有德、牛玉琴、石述柱、殷玉珍以及“時代楷模”蘇和、“八步沙六老漢”等治沙英模,鍛造了“迎難而上、艱苦奮斗、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右玉精神,“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已成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著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防沙治沙,美麗中國正在不斷變成現實。

世界最高海拔沙漠——庫木庫裡沙漠。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供圖

冬日裡的敦煌,高大沙山與防護林、綠洲。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供圖

多年來,我國不斷強化防沙治沙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建設,相繼出台《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設規劃》《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2016-2025)》《全國沙產業發展指南》《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辦法》《國家沙漠公園管理辦法》等。與重點省區簽訂了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書,組織完成了“十二五”“十三五”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期末綜合考核工作,考核結果作為中央對各有關省級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的重要依據。不斷創新實用治沙技術和綜合治理模式,攻克了包蘭鐵路“五帶一體”防護體系,塔中油田沙漠公路防沙治沙體系,阿拉善飛播治沙造林等一系列治沙技術難題,打造了科學治沙的“中國樣板”。積極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義務,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交流合作,建立國際荒漠化防治知識管理中心,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庫姆塔格沙漠胡楊天然群落。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供圖

呼倫貝爾沙地樟子鬆天然群落。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供圖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國防沙治沙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強化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國家沙漠公園建設,建立健全荒漠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編制出台《全國防沙治沙規劃》,與重點省區簽訂“十四五”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書,壓實地方政府防沙治沙責任﹔適度發展沙產業,推動沙區群眾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到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達到3000萬畝,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億畝,新增石漠化綜合治理面積1950萬畝。

圖片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責編:羅知之、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