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ESG正從理念變為軟實力 信披標准和規范有待完善

近年來,全球市場對企業ESG信息披露的需求不斷增長。為什麼要進行ESG信息披露,ESG信息披露需要遵循哪些標准與准則?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表示,ESG理念契合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企業ESG信息披露也契合了我國資本市場和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未來在ESG信息披露過程中,相關法律法規和准則要求有待進一步規范。
企業ESG信息披露提速
ESG,即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縮寫,是關注企業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評價標准。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30日,共有140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4660家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履行社會責任、加強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
多位行業人士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表示,自2006年聯合國發起負責任投資原則(PRI)以來,ESG投資規模在全球資本市場中不斷增長。企業披露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舉措,既成為回應市場關注的要求,也是企業自身經營的基本。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証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企業在發展之初就要植入ESG基因,有了這樣的發展導向,相信今后會得到更多投資者的支持,對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証監會、國資委等部門陸續出台了政策和指引,鼓勵公司加強治理,履行環境和社會責任。”盛世投資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合伙人姜燕向人民網財經表示,披露ESG相關信息有利於倒逼企業完善自身的ESG策略和體系建設,識別經營和發展中的風險和機遇,規范企業運營。同時,ESG信息是對企業財務信息的補充,有助於投資者和利益相關方通過更多維度加強對企業的了解,從而更加全面地評估企業的現狀與發展潛力。ESG信息披露能夠讓投資人更積極發揮股東作用,對利益相關方進行有效監督。
美錦能源副總裁姚錦麗向人民網財經表示,對上市公司而言,ESG信息披露正從加分項和可選項,變為常規項和必選項。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發布ESG信息披露報告,尚處在進行示范作用的層面。ESG信息披露報告不再是外部的要求,而是企業自身經營的需要。
姚錦麗說,美錦能源今年首次披露了ESG信息報告,大量工作集中在對編制報告所涉及的企業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細化到了企業一年用多少張打印紙、員工出差乘坐交通工具的排碳量等。雖然初次梳理的工作量很大,但這也在推動企業提升未來經營管理的水平。
規范ESG信息披露標准
多位行業人士向人民網財經表示,當下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意願逐步提升,但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這也給投資者、企業和監管者增加了困擾。此外,隨著監管部門對企業碳排放量管理的加強,出現個別企業的ESG承諾目標與實際措施不符等“漂綠”行為。建議要推進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建設,健全信息披露法律法規和規范要求,加快制定相關配套文件和技術規范。
據了解,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期間,國際可持續發展標准理事會(ISSB)正式成立,將建立可持續發展披露標准的全球基准,從而滿足全球投資者關於氣候和其他可持續發展事項的信息需求。今年3月,ISSB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准則第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征求意見稿)》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准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征求意見稿)》,向全球公開征求意見。
就我國而言,中國人民銀行、証監會、銀保監會、生態環境部、上交所、深交所等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法規和指引,加快推動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步伐。比如,今年4月15日,証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首次將ESG納入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溝通內容中。上交所與深交所於今年年初修訂《股票上市規則》,明確了社會責任報告等非財務信息的披露要求。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我國ESG信息披露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前不久在“ESG中國論壇2022春季峰會”上表示,國外評級機構對中國企業ESG評級結果系統性偏低,許多上市公司尚未建立董事會層面的ESG治理機制,ESG管理體系不夠健全。
“有些數據,此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是沒有統計的,EGS報告推動上市公司對發展進行精細化、數據化、常規化的精細管理,這能夠提升企業的運營管理能力,有利於上市公司與國際投資機構的對接。”姚錦麗坦言,有不少中國上市公司對國際機構給出的評級結果不滿意,認為評級低了。但某種程度上,是由於企業沒有通過ESG報告向外界披露數據和信息,導致了信息的不對稱,不利於投資人更全面的了解企業發展。
“完善ESG信息披露標准,這不僅要求企業以更加透明的方式披露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定性影響與定量數據,還涉及披露獲得相應數據、衡量相關影響的方法論與具體實踐,提升信息的真實性與可信度。”姜燕認為,可以加強ESG生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借助ESG研究機構、評級機構、數據服務機構等第三方力量,不斷推動ESG信息披露監管效力的提升。
姚錦麗認為,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的推廣實施,將對企業的披露義務提出更高要求,對ESG報告中出現的發展中的問題要進一步得到有效解決,這些都值得中國企業在未來發展中加強重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