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提質、增效、優結構……十年來,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6月1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翁杰明,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
國有企業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全局性重大變化
“十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成就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翁杰明表示。
——十年來,在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國有企業發揮了頂梁柱作用。截至2021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59.3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2.6倍,年均增長15.4%。
近年來,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創新,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有力引領和促進了相關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在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同時,國有企業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更好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目前中央企業擁有境外機構和項目超過8000個,資產總額近8萬億元。包括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中老鐵路等一批標志性的工程成功落地、運營良好,高鐵、核電等一批高質量產品走出國門,有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走出去。
——十年來,在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戰略落地上,國有企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在落實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方面,聚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深入開展央地協同合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簽約項目3849個,參與雄安新區項目超過900個。在維護國家基礎服務安全方面,中央企業建成運營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覆蓋全國的網絡基礎設施,積極承擔川藏、藏中、阿裡電力聯網工程等一批投資大、收益薄的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工程,有力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有力維護國家國防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信息安全。
——十年來,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國有企業發揮了國家隊作用,打造了一批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形成了一批世界級重大科技成果。據統計,中央企業建成了70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台,7個創新聯合體,累計投入研發經費6.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0%。
中央企業聚焦自主可控,大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填補多領域空白,集成電路、5G通信、高速鐵路、大飛機、發動機、工業母機、能源電力等領域“卡脖子”問題不同程度緩解。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央企業取得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北斗導航、5G應用、國產航母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建成了港珠澳大橋、白鶴灘水電站、深海一號油氣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標志性重大工程。
——十年來,在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國有企業發揮了先鋒隊作用。中央企業累計上交稅費18.2萬億元,上交國有資本收益1.3萬億元。落實國家助企紓困政策,通過降電價、降氣價、降資費、降路費、降房租,有力緩解產業鏈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國資央企全力以赴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近千億元,定點幫扶的248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全部脫貧摘帽,1.2萬個各類扶貧點全部脫貧出列。在保障人民安全方面,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有企業勇挑重擔,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不計代價轉產擴產防疫物資。今年以來,針對疫情散發多發形勢,大力支援吉林、上海等地抗疫斗爭。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翁杰明介紹,十年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深入實施,有力破解了一批體制機制障礙,有效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涌現出一批活力競相迸發、動力更加充沛的現代新國企。
第一,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監管體制取得明顯成效。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從法律上、制度上進一步厘清了政府與企業的職責邊界,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從根本上得到確立。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統一,國資監管體制更趨成熟完善,充分發揮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的監管優勢,打造業務監督、綜合監督、監督追責“三位一體”的出資人監督閉環,構建形成全國國資監管大格局,切實做到全面履職、高效履職。
第二,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先后有26組47家中央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新組建、接收企業9家,中央企業數量從十年前117家調整至97家。深入開展瘦身健體,加快處置不具備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累計減少法人佔總戶數的38.3%。
第三,提高國有企業活力效率取得明顯成效。2013年以來,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入各類社會資本超過2.5萬億元,目前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分別超過了70%和54%,一大批企業以混促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規范運作水平,深度轉換機制,活力和效力顯著提高。
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進一步向縱深推進國企改革,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完善市場化機制,充分激發企業活力和效率,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
有力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
“國有資產屬於全民所有,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國資國企的持續穩定發展,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本身就是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礎。” 彭華崗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國企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在守護發展人民共同財富當中更好地推動共同富裕。
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加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是75.6萬億,比2012年底增長了141.1%,連續跨越了40萬億、50萬億、60萬億、70萬億四個大關。2012年-2021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達到15.7萬億,年均增長8%。
積極參與收入分配改革,發揮財富分配的示范表率作用。在初始分配環節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健全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尊重職工勞動成果,合理提高職工收入待遇。在再次分配環節,堅持依法納稅,為國家財政收入提供重要的來源,“十三五”時期,國有企業累計上交稅費17.6萬億,約佔到同期全國稅收收入的1/4,76家中央企業劃轉1.2萬億國有資本補充全國社保基金。在三次分配環節,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全力做好救助扶貧,主動加強慈善捐贈,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切實發揮了榜樣帶動作用。
全力服務和保障民生,有力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自覺服從國家宏觀調控安排,切實做好煤電油氣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保供穩價,加強通信、鐵路、航空等基礎網絡運行管理,承建川藏、藏中、阿裡電力聯網工程等一批投資大、收益薄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效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
持續優化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助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產業布局方面,重點布局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產業,目前中央企業在涉及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領域的營業收入佔比超過70%。在資本布局方面,著力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與各類所有制企業的產業鏈協作、供應鏈協同,努力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在區域布局方面,認真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積極參與解決東中西、南北發展差距問題,大力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為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提供有力支撐。
“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推動共同富裕,是國資國企的光榮使命和重要職責。” 翁杰明表示,我們將全力以赴,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以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主攻方向,推動國有企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在共同富裕中展現更大的作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