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為智慧城市注入新動能

![]() |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的子公司積極應對疫情,研發生產的無人駕駛巴士、無人駕駛洗地車等多場景無人車投入到當地科技抗疫工作中。圖為無人駕駛巴士在合肥一家隔離酒店進行物資配送。 |
近日,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工業大數據分析與集成應用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等共同編制的《依托智慧服務共創新型智慧城市——2022智慧城市白皮書》正式發布。自201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之路已走過了十年。一方面,人們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內涵也隨著建設實踐的深入而更加豐富。
方便百姓生活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有專家這樣概括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在5G、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支持下,從重大工程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果正被越來越廣泛地共享。
北京冬奧會期間,基於車聯網、全域路況感知、“5G+北斗”高精定位等技術,無人車接駁、無人車參與火炬接力、無人清掃等,讓中外運動員們耳目一新﹔防疫期間,物流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也在方艙醫院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減少了醫護人員與患者交叉感染的風險。
除了這些局部環境中的應用,更大范圍的智慧城市建設也在多地推進。例如,在交通領域,北京市推出了國內首個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台,為市民合理選擇出行時間、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線提供高品質、精細化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智慧城市就是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形成互動新生態
“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數據。以數據為中心,智慧城市包括大連接、大計算、大數據、大應用和大安全等五大技術,分別對數據進行採集、計算、分析、應用,並保障數據安全。”中國聯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副院長夏俊杰說。
從2012年開展智慧城市試點起,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已有10年。在此期間,中國智慧城市數量連年攀升、發展規模不斷壯大、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與此同時,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也從起步階段逐漸進入“深水區”。《依托智慧服務共創新型智慧城市——2022智慧城市白皮書》指出,中國智慧城市未來將進行三項改變,在治理思路方面,從“城市數字化”變為“數字化城市”﹔在階段重點方面,從“建設智慧城市”轉為“運營智慧城市”﹔在互動形式方面,從“人與人的聯結”升級為“萬物互聯”。
專家認為,未來,智慧城市中的各個要素之間將形成互動新生態,智慧城市的交互性將邁上新台階。在智慧城市技術不斷革新的同時,針對科技設備和數字空間的設計、運營、維護、培訓、管理等全流程服務將成為重點。
“判斷一個城市是否智慧,最核心的還是老百姓。”夏俊杰說,讓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更好地感知這個城市,讓大家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應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理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
-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主動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作出部署。《指導意見》要求,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政府管理服務,推進政府治理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和履職能力提升,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政府運行新形態,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建設對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生態的引領作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