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這十年:外匯市場更加成熟 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更加便利

2022年06月24日16: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杜燕飛)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証券超過了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連續17年穩居世界第一﹔外匯市場可交易貨幣超過40種,2021年交易量達到了36.9萬億美元……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23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匯領域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果。

外匯領域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據王春英介紹,一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更加穩健,體現了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積極進展。具體看,我國內外部經濟發展更加均衡,經常賬戶順差和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保持在合理區間。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更加活躍,跨境收支規模較快增長,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更好地發揮了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二是資本項目開放穩步推進,已實現較高可兌換水平。具體看,直接投資已經實現了基本可兌換,跨境融資由市場主體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自主開展,跨境証券投資實現多渠道、多層次的雙向開放,境內居民配置境外資產的渠道進一步拓寬,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顯著增強,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証券超過了2萬億美元,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進一步提高。

三是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更加便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具體看,真實合規的經常項目交易得到充分保障,跨境投融資等資本項目手續不斷簡化,科技賦能數字外管進展明顯,企業、個人等市場主體多樣化的外匯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四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效的外匯市場不斷健全,為高效配置外匯資源和管理匯率風險創造了良好條件。外匯市場可交易貨幣超過40種,交易品種涵蓋國際主流外匯交易產品,黨的十八大以來交易量增長了3倍,2021年交易量達到了36.9萬億美元。

五是外匯儲備資產實現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中國特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制度不斷完善。近年來,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今年5月底超過了3.1萬億美元,連續17年穩居世界第一,是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重要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外匯市場更加成熟韌性不斷增強

“近年來外部環境錯綜復雜,給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帶來較大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成功應對了多輪外部沖擊,跨境交易規模明顯提升,外匯儲備總體穩定,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王春英表示,總的來看,這十年,我國外匯市場呈現了更加成熟的發展特征。

一是國際收支結構更加穩健。經常賬戶順差始終處於合理均衡區間。對外資產負債結構逐步優化,民間部門持有資產規模不斷提高﹔外商直接投資持續增加,外債增長主要來自境外長期資金配置我國債券,外債結構優化,風險可控。

二是金融市場更加開放。跨境証券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便利度進一步提升,境內股票和債券逐步納入國際主流指數,跨境投融資交易規模增加,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三是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更加明顯。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能夠及時有效地釋放外部壓力,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同時,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和國際支付結算中的佔比持續提高,有助於降低我國跨境交易中的貨幣錯配等風險。

四是外匯市場參與者更加理性。市場主體逐步適應了匯率雙向波動,總體保持了理性交易模式。企業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在增強,管理匯率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

五是“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外匯市場管理框架更加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不斷健全,宏觀審慎工具更加充實,微觀監管執法標准保持跨周期一致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我國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將保持活躍,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具有更加堅實的基礎。”王春英表示。

提高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外匯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著力提高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王春英表示。

據她介紹,第一,穩步推進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一方面,統籌交易環節和匯兌環節,有序推動不可兌換項目的開放,提高可兌換項目的便利化水平。在實現直接投資基本可兌換的基礎上,以金融市場開放為重點推進跨境証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完善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會同相關部門陸續推出了滬深港通、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有序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中國政府債券被納入三大國際主流指數。建立了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豐富市場主體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推動上海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基礎的國際金融中心,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自貿試驗區等對外開放高地在外匯管理創新方面先行先試。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探索“更開放更安全”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

第二,持續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改革。持續深化貿易外匯管理改革,相關業務平均辦理時間縮短75%以上,人力成本也減少1/3以上,優質企業貿易外匯結算實現“秒申請、分鐘辦”。支持金融機構為新業態主體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資金結算,在2021年共結算19億筆。推出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等多項舉措,不斷提高企業外匯資金使用的便利化程度。

第三,深化外匯市場創新發展。豐富市場參與主體,我國外匯市場參與機構總計773家,其中境外機構136家。推出更多交易產品,形成國際比較成熟的外匯產品體系。支持企業更好管理匯率風險,今年前5個月,企業外匯套保率比2012年翻了一番。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推動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更好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王春英表示。

(責編:王震、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