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業界:以科技創新為動力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2022年07月08日19: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余璐)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應對“雙碳”挑戰,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引領。近日,在2022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創新大會上,來自政產學界人士聚焦綠色科技,共話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張玉卓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取得歷史性成就。如今,在“雙碳”目標下,構建包容性綠色低碳經濟成為一項極其復雜且又緊迫的戰略任務。中國科協將廣泛動員科技工作者,迎接“雙碳”目標帶來的挑戰,圍繞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新型電力系統、節能、氫能、儲能、動力電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點領域,推進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為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同時,要推動綠色理念轉化為社會公眾的自覺行動,加強綠色低碳科普教育,充分調動社會公眾參與碳達峰碳中和的積極性,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生態環保意識,促進全體人民共享綠色福祉,筑牢綠色低碳發展的社會根基。”張玉卓說。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利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科技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有效支撐了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趙英民談到,“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尤其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願景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對創新環境治理技術、方法和路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向科技要答案、尋方法、找出路。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加強綠色技術發展和合作共享,進一步發揮科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綠色發展中的推動引領作用。”趙英民表示,一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技術支撐體系﹔二是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深化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大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三是積極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加快相關標准、技術規范的制修訂,促進關鍵領域綠色發展﹔四是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談到,城鄉建設領域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四大重點領域之一。據測算,2020年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為98.8億噸,其中城鄉建設領域消耗一次能源直接碳排放約9.9億噸、消耗二次能源間接碳排放約13.6億噸、消耗建材間接碳排放約16億噸,合計39.5億噸,佔全社會碳排放約40%左右。城鄉建設領域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迫在眉睫。

“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楊保軍介紹,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聚焦城鄉建設降碳減排、節能增效,強化科技攻關,組織開展低碳零碳技術和建筑高效節能技術的研發和工程示范,推動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綠色低碳轉型打下堅實基礎。

“‘十四五’時期,將繼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楊保軍說。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張雨浦表示,寧夏是一塊實現科技創新的熱土、推廣綠色低碳的沃土。作為中國最大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首個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寧夏正在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大基地”、構建清潔電力“大電站”、發展清潔綠氫“大產業”。

同時,寧夏也是中國首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正在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年均增速15%,共有2000多家科技型企業,企業研發經費佔全社會研發經費的78%。

“下一步,寧夏將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和‘綠色生態寶地’,為推動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貢獻寧夏科技力量。”張雨浦說。

(責編:王連香、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