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03.8%——
銀行業保險業總體運行穩健(銳財經·聚焦中國經濟半年報④)

今年以來,中國銀保監會出台多項細化實化政策舉措,推動銀行機構加快不良資產處置,不斷優化重點領域金融服務,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7月21日舉辦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5年,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1.5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處置的總和。今年上半年,銀行業資產質量整體保持平穩態勢,保險業保持了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
全力支持宏觀經濟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在全力支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過程中,銀行業保險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法規部主任綦相介紹,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9192億元,銀行保險機構新增債券投資6.6萬億元,同比多增3.3萬億元。同時,相關機構支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促進消費持續恢復。今年上半年,基礎設施貸款增加2.6萬億元,居民消費貸款增加1589億元。
“今年,受疫情多點反彈和國際局勢動蕩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有效信貸需求與以前相比有所下降。”綦相說,為此,銀保監會及時督促引導銀行統籌幫扶市場主體。5月份、6月份,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分別達到3300億元和9300億元,有力扭轉了4月份總量下跌的勢頭。今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達到了2.6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100億元。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說,當前穩增長的壓力較大,銀保監會出台了多項細化實化政策舉措,切實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68萬億元。同時,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安排,以多種方式為直接融資提供配套支持,6月末保險資金的運用余額達到24.46萬億元。
穩妥化解各類風險
中國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6月末,銀行業保險業總體運行穩健,風險抵御能力持續增強,銀行業資本和撥備水平、保險償付能力充足,高風險中小銀行和保險、信托機構的風險處置有序推進。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持續加大風險防控力度。今年上半年處置不良資產1.41萬億元,同比多處置2197億元。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03.8%,資本充足率14.87%﹔目前,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4.2%,也保持了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綦相說。
針對高風險“影子銀行”問題,中國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表示,銀保監會積極採取措施,堅決清理借金融創新的名義,實質開展脫實向虛、亂加杠杆、監管套利等現象,彌補監管制度短板,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問責,大力壓降類信貸“影子銀行”規模。“經過不懈努力,我國類信貸‘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大幅壓降超過25萬億元,野蠻擴張勢頭已經得到遏制。截至6月末,銀行同業理財由高峰時的超過6萬億元,壓降至百億左右。”他說。
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扎實推進。“中小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裡面數量最多、最具發展活力的部分。目前,中小銀行總資產96萬億元,佔銀行業總資產29%。”綦相說,今年上半年,中小銀行累計處置不良貸款達594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處置1184億元,目前中小銀行總體運行平穩、風險可控。
開放發展引力更強
隨著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擴大,中國金融業、金融市場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截至今年5月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6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34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919家,境外保險機構在華共設立了67家外資保險機構和80家代表處。
近年來,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成果體現在多個方面——
穩步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目前,銀行業保險業外資股權比例限制已全部取消,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首家外資獨資人身險公司、首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首家外資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相繼成立。
大幅減少外資准入數量型門檻。包括取消了總資產、經營年限、設立代表處年限等要求。2018年至2021年,銀保監會新批設各類外資機構120多家。截至目前,中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經營范圍已經基本實現一致。
“今年上半年,開放實例落地又取得新進展。銀保監會批准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上海分行開業,批准貝萊德建信理財公司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批准大新銀行在已有法人子行的基礎上再新設直屬外國銀行的分行,成為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葉燕斐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