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經濟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
2022年07月16日05: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力應對超預期因素影響,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二季度實現正增長。

  事非經過不知難。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不利影響明顯加大,經濟發展極不尋常。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際國內大局大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引領中國經濟航船在高質量發展航道上破浪向前、行穩致遠。

  風物長宜放眼量。觀察中國經濟,要堅持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既看當前之“形”,也看長遠之“勢”,既算“眼前賬”,積極應對當前挑戰,也算“長遠賬”,在砥礪奮進、保持韌性中提振信心決心、積厚發展動力。

  算總賬:“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也最大程度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

  2022年進入下半場,一度遭受疫情沖擊的全國多地經濟加快恢復:

  上海市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一個多月后,7月8日用電量創歷史新高﹔7月12日起,北京市有序恢復舉辦線下體育賽事活動﹔7月以來,民航單日航班量持續保持在1萬班以上﹔隨著暑期檔到來,全國多地跨省游加快恢復,不少知名景區“熟悉的熱鬧場景又回來了”……

  面對2020年武漢保衛戰以來最嚴峻的疫情防控考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過去半年的發展曲線,勾勒出極不平凡的歷程——

  今年前兩個月,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一季度同比增長4.8%。

  3月以來,具有強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波及多數省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脅,中國經濟穩定恢復受到沖擊,一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回落,經濟運行出現較大波動。

  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17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部署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

  疫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攔路虎”,必須科學精准有效防控疫情,才能為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創造根本前提。

  一些國家實行“躺平”策略,中國抉擇堅定不移:“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尤其是要保護好老人、孩子。”

  以科學之策應對非常之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國各地區各部門迅即行動,扎實落實。3月20日,深圳基本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4月14日,吉林省基本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6月1日,上海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北京堅持以快制快,採取果斷措施抓好疫情防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

  宏觀、微觀、結構、科技、改革開放、區域、社會等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謀劃推出,六方面33項政策持續加力,全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穩住市場主體,就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年退稅減稅約2.64萬億元﹔金融系統加大力度向經濟“輸血”,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68萬億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在全國集中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地推出地方版助企紓困政策,為市場主體送來“及時雨”……

  今年1至5月,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151.4萬戶,在較大基數的基礎上實現正增長。其中個體工商戶805.7萬戶、增長3.8%。

  保產業鏈供應鏈,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的基礎。

  3月以來,疫情多地散發,部分地區跨區域貨物運輸不暢,物流保通保暢成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

  一系列硬舉措接連出手: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証、建立重點產業和外貿企業白名單……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部署的10項重要舉措落地落實,著力解決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問題,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支持力度,推動重點區域重點樞紐逐步復工達產。

  目前全國高速公路和港口航道保持暢通,6月24日全國高速公路貨車流量與2019年同期比增長18.3%﹔截至6月24日,我國重點監測港口今年以來完成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0.9%、2.3%﹔上半年全國鐵路、水運、郵政快遞貨運量較2019年同期均顯著增長。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顯示,6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達52.1%,較上月回升2.8個百分點,顯示隨著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和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市場供需趨於活躍。

  穩投資,促消費,穩外貿,著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運行的軌道。

  加快推動水利、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投資,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支持重大項目建設,部署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拓寬社會投資渠道,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北京、合肥、福州等多個城市發放消費券﹔密集部署一系列穩外貿舉措……

  “5月份以來,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不斷顯現,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有效實施,國內疫情防控總體向好,經濟運行逐步企穩回升,積極變化明顯增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

  國家統計局15日數據表明,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1%,增速比前5個月加快0.4個百分點。近期,挖掘機指數、水泥發運率、建材相關行業物流指數等高頻數據顯示,工程項目建設投資動力充沛。

  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1%。近期消費回穩勢頭進一步增強,攜程數據顯示6月全國跨省游訂單環比5月提升71%﹔6月份全國電影票房比上月大幅增長1.7倍﹔汽車、家電為代表的大宗消費回暖。

  6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4.3%,增速較5月加快4.8個百分點,上半年同比增長9.4%。“5、6月份迅速扭轉了4月份增速下滑趨勢,為全年外貿保穩提質打下堅實基礎。”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說。

  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深度下跌,5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6月份經濟企穩回升——頂住壓力,二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司長袁達說,面對內外部階段性、突發性因素沖擊,我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企穩回升,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這充分說明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宏觀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下半年經濟有望繼續回升、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及其市場已成為金融動蕩的避難所和全球經濟的巨大希望”,近日一系列外媒文章聚焦中國經濟,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中的稀有案例。隨著其疫情得到控制和出台有力的穩經濟舉措,中國正在復蘇。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刊登了一篇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前教授約翰·沃爾什的文章,進行對比:

  今年5月12日,美國報告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累計超100萬人,為所有國家中最高。截至6月19日,中國內地新冠肺炎死亡總人數為5226人。作者認為,中國的抗疫政策不僅拯救了生命,而且保護了經濟,可以說取得了雙贏。

  世紀疫情下,如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並實現經濟平穩發展,是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

  6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指出:“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也最大程度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

  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指出:“如果算總賬,我們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

  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一本政治、經濟、社會大賬,是科學把握一時、一域與長期、全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証法——

  我國人口規模巨大,一旦病毒蔓延開來,后果不堪設想,已取得的抗疫成果或將付諸東流,經濟發展更無從談起。隻有疫情有效控制住,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經濟發展和正常生活才具備有利條件。

  當前,經濟運行正處於決定全年趨勢的關鍵節點。

  成績來之不易,前路並不平坦:中國經濟運行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沒有改變,一些不利因素還在復雜演變,不少市場主體仍然面臨較大困難。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將不斷鞏固,爭取今年經濟發展達到較好水平。

  保民生:“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辦好”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切實保障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十分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做好就業、社會保障、貧困群眾幫扶等方面的工作,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各項工作,保持人心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落細中央各項政策,以一系列務實之舉,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穩就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做好民生頭等大事。

  2022年春夏,某211高校碩士畢業生李漫和她的同學們,都感受到“招聘考試的不確定性”與“簽約期限的緊迫性”的壓力。

  3、4月份,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不少企業減少或者放緩了招聘。而今年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600萬人,為多年來最高,其中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面臨嚴峻形勢。

  “差不多從5月份開始,感受到招聘會的逐步回歸和招聘崗位的增加。”通過幾輪篩選,李漫拿到了老家省會某高中教師的錄用通知。

  她感受到的變化,也在宏觀數據中得到印証: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5%,處於較低水平﹔4月份受疫情影響走高至6.1%,5月份回落至5.9%,6月份進一步回落至5.5%,就業形勢逐漸好轉。

  今年以來,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落實落細,減負穩崗擴就業各項措施深入實施,重點群體幫扶和就業服務力度不斷加大,各地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9%,與時序進度基本一致。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民生。

  對餐飲、零售等5個特困行業企業及17個其他行業的困難企業實行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最高至90%,加力落實社保、培訓等補貼,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1至5月,僅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一項,全國就已發放129億元,惠及273萬戶企業、5189萬名職工。

  對高校畢業生,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為2022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和35歲以下失業青年集中開展服務攻堅行動,推動各地歸集發布一批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基層崗位﹔對農民工,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支持各地實施以工代賑項目,積極拓寬務工渠道……截至6月末,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達3223萬人,同比增加160萬人。

  優就業服務促匹配,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活動高頻舉辦,加強零工市場建設,將零工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截至7月3日,正在舉辦的“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已發布各類崗位需求近1500萬人次。

  “下半年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和經濟運行逐漸恢復,就業形勢有望繼續改善。”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說。

  ——更加注重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特殊時期,部分群眾基本生活面臨困難。今年以來,各地因地制宜、主動作為,加大幫扶力度,及時發放各類救助資金,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聚焦失業人員,在常規保生活待遇發放、提高失業保險金標准的基礎上,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對因疫情影響暫時失業、未參保的困難人員給予臨時救助,最大化做到應發盡發,應保盡保。1至5月,我國已向560多萬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各類失業保險待遇334億元。

  聚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在原來發放生活補助基礎上增發生活補貼,保証他們生活水平不降低﹔為困難群體代繳養老、醫療保險費,防止脫貧戶返貧。一季度,全國共救助低保對象4128萬人,資助693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前5個月,共為1305萬困難群眾代繳養老保險費。

  ——以更大決心補短板破難題,順應群眾期盼增進民生福祉。

  “每月又漲了120多塊錢。”收到養老金到賬信息,湖南長沙69歲的趙先生第一時間算了賬。

  7月起,多地調整養老金發放標准。2022年,我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上調4%,惠及1.3億多退休人員。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今年,中央安排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46.83億元,較去年增加70.62億元﹔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上半年,我國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4.9%,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增速,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34.5%、10%﹔今年全國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投資總額預計可達8500億元。

  一筆筆資金投入,持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覆蓋面,增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今年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可按照每個每月1000元的標准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擬中選327個產品,平均降價48%﹔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截至5月末,全國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6.27萬家,定點零售藥店14.66萬家。

  一項項有力舉措,在百姓最關心的領域,補齊制度短板,織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守底線:“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今年上半年同比上漲1.7%,保持溫和上升態勢。

  “與歐洲和美國的高通脹相比,中國壓力仍然較小。”美國《華爾街日報》評價說,這意味著中國可以更加明確地把重點放在重振經濟上。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影響交織疊加,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更加脆弱。

  全球多個經濟體面臨嚴峻通脹壓力。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9.1%﹔6月歐元區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8.6%,再創歷史新高﹔英國5月通脹率達9.1%,升至40年來新高。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論壇等多個國際組織警告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面對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最重要的是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保障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是穩住國內基本盤、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沖擊、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的重要抓手。

  6月以來,國內用電需求持續攀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測,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將同比增長7%左右,比上半年增速提高4個百分點左右。

  “全國疫情總體可控,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一系列部署加快落地,電力特別是電煤的保供穩價對於支撐經濟穩健復蘇、保障民生需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岩說。

  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加劇,一些國家能源供應拉響警報,我國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充分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能源產供儲銷體系運轉順暢,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價格平穩,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

  在確保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的前提下,有序釋放煤炭優質產能﹔統籌好運力安排,確保電煤運輸平穩有序﹔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強原油、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加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扭住“保量”和“穩價”兩個關鍵,我國加快形成有效抵御國際能源價格大幅波動的“防火牆”。

  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受經濟較快恢復和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共同影響,全國用電需求快速增長,部分地區高峰時段供需偏緊,但目前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總體充足,重點水電廠可發電水量同比大幅增長,全國統調電廠供煤、存煤均處於歷史高位﹔主要油氣企業成品油庫存保持高位運行,天然氣管存、罐存均處在高位水平,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障工作具備堅實基礎。

  抓好糧食生產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江西南部的寧都縣田頭鎮璜山村,這裡的早稻谷粒飽滿、長勢喜人,幾台收割機正忙碌地展開機收作業。今年江西省早稻播種面積達到1830萬畝,這幾天,各地早稻進入成熟期,正在自南向北陸續開鐮收割。

  當前,華北、東北等地多措並舉抓緊做好秋糧生產,全力保障秋糧豐收。

  受國際局勢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小麥、玉米價格漲幅巨大,並帶動其他農產品價格上升,近期雖有所回落,但國際大豆、豆粕、大米價格仍維持堅挺。

  面對疫情擾動,我國下大力氣保春耕抓夏收,全力抓好糧食穩產增產:中央財政下達300億元為實際種糧農民發放補貼﹔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大力實施大豆油料擴種行動﹔安排300多萬噸夏管肥臨時儲備,6月起按要求開始向市場投放……

  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總產量14739萬噸,比上年增加143.4萬噸,增長1.0%。秋糧面積穩中有增,長勢總體正常,豐收有個好基礎。

  當前,我國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基礎扎實,市場供應總體充足,穩物價基礎牢靠,政策工具箱豐富,為應對風險挑戰、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為應對新挑戰靈活實施貨幣政策留下空間﹔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補短板、鍛長板,著眼長遠夯實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妥處置金融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保障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保持憂患意識,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准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謀大勢:“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6月20日,跨國農產品巨頭嘉吉公司宣布,將投入近3000萬美元,在浙江省平湖市建立該企業首個風味糖漿創新生產基地。

  “中國是未來最有吸引力的食品配料市場之一。我們在中國發展的決心沒有改變。”嘉吉中國區總裁劉軍說。

  投資更看重中長期因素。今年1至5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折射外界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

  當前,中國經濟正企穩回升,但持續恢復基礎仍不穩固,穩經濟還要付出艱苦努力。

  善弈者謀勢。越是復雜的局面,越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來看待。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二大消費市場,超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居民儲蓄率、外匯儲備均居全球第一……中國發展的基本支撐、內在動因沒有改變,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阿古斯丁·卡斯滕斯表示,全球復雜形勢下,中國作為一個“非常有韌性”的經濟體,將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動能。

  百萬億元經濟體的豐厚實力,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底氣所在——

  在安徽省蕪湖市長久物流有限公司,上萬台汽車整齊停放在三個停車場內,一部分將發往全國經銷商,一部分將發到上海港和寧波港運輸至全球多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6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49.9萬輛和250.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9.7%和34.4%,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3.8%,呈現“淡季不淡”良好勢頭。

  汽車、家電等重點消費領域回暖跡象明顯,綠色、智能等消費升級亮點顯現,線上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提速,接觸型消費不斷恢復……高盛集團認為,今年下半年,隨著經濟持續恢復,中國家庭支出將出現反彈。

  面對挑戰,中國經濟的“磁力”和潛力持續顯現。

  7月26日至30日,2022年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辦。本屆消博會參展企業和品牌數量均超過首屆,其中境外企業參展面積佔比由首屆的75%增加至80%。

  盡管經歷疫情影響,第五屆進博會籌備依然穩步推進。目前已有26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簽約,企業展簽約參展面積已達規劃面積的76%。

  聚焦高水平自立自強,國民經濟循環體系不斷強化,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

  從2012年到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二位﹔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超4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截至目前,建成5G基站170萬個,培育大型工業互聯網平台超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800萬台(套)……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越走越寬廣。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

  4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提出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4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7月盛夏,丹江口水庫下游的漢江右岸安樂河口,連接南水北調與三峽工程兩大“國之重器”的引江補漢工程正式開工﹔伶仃洋上,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在穩步建設,隔海相望的中山市和深圳市將被連通﹔今年以來,“東數西算”建設在寧夏、青海、內蒙古等多地推進,一個個數據中心項目加快從圖紙變為現實……

  在全國各地,重大工程正不斷落地,持續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四梁八柱”,為中國經濟增強回旋空間,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動力。

  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區域重大戰略向縱深推進,國內國際市場往來互動……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激發持久增長動能。

  堅持發揮制度優勢,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砥礪前行的動力所在——

  形勢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

  “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特別是對穩預期有重要影響的改革,要加快落地,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市場活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說。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展現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的目標和路徑﹔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五次會議聚焦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著力破除消費領域體制機制障礙……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今年以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政策,彰顯中國經濟錨定高質量發展的定力與信心。

  “中國將繼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不久前結束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系列活動再次發出中國開放強音。

  從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到金磚系列活動﹔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到跨境電商綜試區再擴圍至全國132個城市和地區﹔從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施行,到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扎實推進……中國高水平開放縱深推進。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

  “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引領下,牢牢把握有利條件,堅定信心勇向前,“中國號”經濟巨輪必定能夠穿越激流險灘,駛向更加壯闊的勝利彼岸。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  記者鄒偉、安蓓、姜琳、申鋮)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6日 04 版)
(責編:白宇、趙欣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