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多國推動城市綠化“好看”又“健康”(國際視點)

本報記者  劉玲玲  姚明峰  劉  慧  劉  剛
2022年08月02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綠樹成蔭,30%的城市面積被樹冠覆蓋。圖為城市一角。
  本報記者 姚明峰攝

  核心閱讀

  綠化是美化城市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經濟發展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對保護城市生態、改善居住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提升環境舒適度的一種經濟有效解決方案,城市綠化既要“好看”也要“健康”已成為很多國家的共識。一些國家結合地理條件和文化背景,遴選適宜樹種,制定並及時更新綠化苗木清單,分區域打造個性化綠化方案,營造宜居舒適的城市環境。

  法國——

  每棵樹都帶有“電子身份証”

  每到春夏時節,巴黎居民都會面臨不少困擾,梧桐樹是當地人花粉過敏的主要源頭。尤其到了4、5月份,梧桐樹飄落的花絮刺激人的鼻子和眼睛,容易引發鼻炎和結膜炎。

  針對這一情況,法國國家空氣生物監測網絡協會(RNSA)建議種植其他具有較低或零致敏性的樹種,例如楓樹、櫻樹等。法國城市裡昂大幅減少了梧桐樹的數量。數據顯示,從1992年至2011年,裡昂的梧桐樹在城市綠化樹木中的比例從52%下降到26%,目前佔比21.7%。巴黎市政府也移除了一些區域的梧桐樹,改種一些生長快、較少帶來過敏反應的樹種。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在土地利用規劃方面的可操作性,RNSA不要求城市完全停止種植梧桐樹等致敏性樹種,僅建議不要將太多帶有刺激性花粉的樹木集中在同一個地區。出於美觀和歷史文化等因素考慮,巴黎一些街道並未全部移除梧桐樹,例如香榭麗舍大街兩側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梧桐樹已成為城市景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巴黎全市種植了160多種樹木,其中行道樹以梧桐、栗樹、椴樹和槐樹為主,公園和花園主要種植椴樹、楓樹和栗樹。

  對於城市樹木的管理,法國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有序的體系,並借助信息技術建立了數據庫。例如,自2014年開始,巴黎市政府給市內每棵樹都制作了“電子身份証”,收集種植日期、澆水、修剪、健康狀況等信息,這樣可以實時跟蹤每棵樹的生長狀況。對於即將砍伐的樹木,需要標明病理學、結構缺陷等方面原因,以及計劃替代的樹種。

  按照巴黎市政府的規劃,從2020年到2026年,巴黎還將再種植17萬棵樹。巴黎市土壤和植物部門負責人瑪蒂爾達·勒納爾表示,樹種的多樣化是減少植物疾病的有效且可持續的方式,未來巴黎市政府將嘗試在道路上交替種植不同樹種,並在更新樹木時讓品種更加多樣化。關於樹種,將更多選擇適應干旱天氣和巴黎氣候的樹種,例如耐干旱的普羅旺斯朴樹、拜佔庭榛子樹、波西米亞橄欖樹等。

  阿根廷——

  定期更新苗木品種清單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綠樹成蔭,植被豐富。該市最新的樹木普查顯示,整個市區生長著超過43萬棵樹,從空中俯瞰,30%的城市面積被樹冠覆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

  布宜諾斯艾利斯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開始了新一輪城市景觀改造。市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從世界各地引進特色樹種和花卉,熱帶的芭蕉樹、寒地的雪鬆,北美的洋白蠟、東南亞的垂葉榕應有盡有。阿根廷計劃將首都打造成一座開放式的“萬國花園”。

  宜人的地理環境為城市樹木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盲目追求數量和品種新奇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逐漸顯露。首先是樹木特性與城市特色不協調。以榕樹為例,布宜諾斯艾利斯分布著大量歐式的棋盤格網狀街區,這些街區道路狹窄,空間有限,榕樹的根系生長對房屋和路基造成嚴重威脅。其次,芭蕉樹等外來物種讓本地居民受到花粉過敏等困擾。

  為解決問題,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對樹木品種的選擇進行優化,包括在種植或更換城市公共樹木時,優先考慮適應城市環境條件和種植地點的本土樹種﹔公共樹木總體規劃必須保証生物多樣性﹔存在荊棘或尖刺,果實汁多、體大且重,有毒或易造成過敏,以及形態特殊的樹種,不適宜種植在公共空間。此外,市政部門還制定更新了更為詳細的行道綠化苗木清單,每種樹木都有對應的適合種植的街道寬度范圍。

  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規劃管理秘書法昆多·卡裡略介紹,市政府通過開展樹木普查和收集居民意見等方式及時改進規劃。“我們因地制宜,不斷增加受市民歡迎的品種,營造更加宜居的綠化環境。”

  一系列舉措,為該市帶來新變化。淨化降噪能力強、兼具美學觀賞價值的楓樹、藍花楹、椴樹等樹木明顯增加。特別是當地樹種藍花楹開花時,整個城市浸潤在一片紫色的浪漫中,成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新加坡——

  量身定制個性化綠化方案

  不久前,新加坡中央商業區一棟51層高的辦公大樓正式啟用。這棟辦公樓最引人注目的是內部的空中花園,包括頂樓的天台花園和17樓到20樓的“城中綠洲”。其中,“城中綠洲”種植了3.8萬株植物,涵蓋超過70個品種。

  新加坡國土面積有限,城市建筑密度高。如何通過綠化來改善民眾居住環境?新加坡於2009年推出了“打造翠綠都市和空中綠意”計劃,鼓勵建筑開發商將綠化融入建筑內外設計。在該計劃下,越來越多的建筑開始在屋頂開辟花園、綠化帶,在大樓的外立面種植垂直綠圃。

  新加坡每條道路的樹木不僅經過精心規劃,樹種也是細心挑選,為不同地方打造個性化的綠化環境。新加坡專門制定了“街道綠化總體規劃”,由國家公園局負責,根據街道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確定相應的綠化方案。例如,新加坡東北部臨海的榜鵝組屋區,就選擇種植海邊常見的樹種,與濱海景觀融為一體。從新加坡樟宜機場到市區的東海岸公園大道,雨樹整齊蔥郁。此外,棕櫚樹、紅千層等樹種也很常見。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還推出自然連道試驗計劃,在路邊栽種遴選的喬木和灌木,吸引鳥類、蝴蝶等在自然保護區、公園等不同綠地空間活動。自然連道模擬森林多層結構,頂層由雨林樹木組成,方便鷹等猛禽筑巢,最下面種植灌木,方便蝴蝶和部分鳥類棲息。目前,新加坡有44條自然連道,總長170千米。

  此外,新加坡廣泛動員社區參與城市綠化。2020年4月啟動“百萬樹木運動”,在未來10年內計劃種植100萬棵樹木。新加坡推出錦簇社區計劃,居民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負責照料社區樹木,讓每棵樹都有責任人。在多方努力下,新加坡綠化覆蓋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36%上升到目前的超過50%。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2日 17 版)
(責編:申佳平、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