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端穩能源飯碗 守住安全底線 為經濟穩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2年08月06日09:5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對於能源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形成了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給體系,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生產生活用能條件顯著改善。盡管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面臨著能源需求壓力巨大、能源供給制約較多、能源生產和消費對生態環境損害嚴重、能源技術水平總體落后等挑戰。我們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要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二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三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四要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五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新時代能源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畫了中國能源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2022年7月2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能源戰線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強國建設進一步推進,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有力支撐服務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發揮煤炭主體能源地位 促進煤電清潔高效低碳發展

“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於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既要有一個綠色清潔的環境,也要保証我們的生產生活正常進行。”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說。

一直以來,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尤其是在電力生產領域,全社會70%左右的發電量仍是煤電。從保障能源安全、穩定能源供應上講,煤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壓艙石”與“基本盤”作用。

上灣煤礦8.8米超大採高智能綜採工作面。受訪者供圖

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肩負保障華北、東北、西北等地用能需求的重大責任。

仲夏時節,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全國單坑產量最大的黑岱溝露天煤礦作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景象,大型電鏟、鑽機、裝載機等在各作業平台忙碌著,一輛輛滿載原煤的重型卡車在道路上轟鳴而過……

“今年以來,我們科學規劃穿、採、運、排各環節方案,開採出來的原煤經破碎、膠帶輸送、洗選等環節后,通過鐵路發往全國各地,確保煤炭穩產穩供。”國家能源集團准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礦長鈕景付告訴人民網記者。

而這只是煤炭行業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用能需求的一個縮影。華能集團表示,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發電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抓好燃料穩產穩供,確保不出現缺煤停機事件,決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中煤集團表示,要全力增產增供,穩定銷售規模,嚴格執行中長期合同及價格新政要求,做好電力保供工作……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增加煤礦產能7890萬噸,原煤產量同比增長11%。截至6月底,全國統調電廠電煤庫存1.7億噸,同比增長51.7%,可用天數達29天,保持較高水平。秦皇島7月5500大卡動力煤年度長協價格719元/噸,較年初下降6元/噸,比長協煤最高限價770元/噸低51元/噸,穩住了電煤供應的基本盤。

與此同時,煤本身的產業鏈也在不斷延長。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時強調,煤化工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如今,180萬噸煤制甲醇、40萬噸乙二醇、60萬噸甲醇制烯烴裝置在這集聚,三大裝置聯產讓越來越多的煤炭“由黑變白”,實現了由燃料到原料的華麗蛻變,煤化工產品也“由粗變精”。

“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需要穩定的能源供給作支撐,提高煤炭儲備能力和水平應該是當前穩定預期的重要前提條件,要立足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穩油增氣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希望你們再創佳績、再立新功!”2021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勝利油田時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的鼓勵和囑托,為許許多多石油人指明了方向,他們正在日夜鏖戰,尋找打開超深層油氣藏的“秘鑰”。

2022年4月25日,准噶爾盆地首口最深探井征10井在7600米的超深層見到油氣流。“征10井成功揭示了准噶爾盆地超深層發育良好的儲層及有利成藏條件,有望開辟新的資源接替陣地。”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專家任新成充滿信心。

在鬆嫩平原,大慶油田前4個月實現國內原油產量978.96萬噸、天然氣21.19億立方米﹔在鄂爾多斯盆地,長慶油田自營區新建產能112億立方米﹔在巴蜀大地,西南油氣田在海相碳酸鹽岩、陸相致密氣、海相非常規三大領域取得新發現新進展……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能源行業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同比增長4%、4.9%。

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的過程中,科技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2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考察期間,連線“深海一號”作業平台時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要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裡,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深海一號”大氣田。受訪者供圖

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在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全面進入“超深水時代”,實現了從300米向1500米超深水挺進的歷史性跨越。一年多來,“深海一號”累計生產天然氣突破20億立方米,累計外輸凝析油超過20萬立方米,成為我國“由海向陸”保供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的主力氣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的建成投產正是我國油氣行業加大科技創新、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縮影。目前,亞洲第一深水固定式石油平台“海基一號”上,180多名工人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新油田投產准備工作﹔在恩平油田,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恩平15-1中心平台上部組塊完成整體浮托安裝……

一系列舉措取得顯著成效。“四年來,全國能源系統和油氣行業堅定不移推動油氣行業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落實落地,油氣增儲上產取得重要階段成效,實現勘探大突破、原油穩增長、天然氣快上產,堅決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章建華日前在2022年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上表示,要牢牢守住油氣戰略安全底線,以國內油氣增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大力發展新能源 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202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白鶴灘水電站。受訪者供圖

溯長江而上,葛洲壩、三峽、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等長江干流6座梯級水電站點綴其中,像明珠一樣熠熠生輝,形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2022年8月2日,白鶴灘水電站7號百萬千瓦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電站已投產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白鶴灘水電站全面建成投產后,三峽集團在長江干流建成投產的水電機組將達到110台,總裝機容量將達7169.5萬千瓦,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湛藍色天空下,一排排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與天同色,熠熠生輝,源源不斷地釋放著電能。它們與40公裡外的龍羊峽水電站,組成了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工程——國家電投龍羊峽水光互補電站。自電站投產以來,年均發電量14.94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准煤46.4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2.66萬噸。

“2022年上半年,國家能源局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大型水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建設,努力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在三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5475萬千瓦,佔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80%,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25萬億千瓦時。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1.18億千瓦。

與此同時,2022年上半年,核准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陸豐等3個項目6台核電機組﹔投產10台水電和抽水蓄能機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第二批基地項目清單也已經印發﹔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工程竣工投產,張北—勝利特高壓交流工程已具備核准條件﹔中俄東線南段安平—泰安段提前貫通,為經濟穩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一個長久的能源安全可靠供應,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在保証能源安全的前提條件下,持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章建華表示,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構建新型的電力系統,統籌好非化石能源特別是新能源與化石能源之間的互補和優化組合。能源消費總量中越來越多要來自於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可靠供應方面,化石能源要發揮基礎性調節作用。

【相關閱讀】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系列報道:

穩大盤 闖大關 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篤定前行

穩就業 暖民心 牢牢守住千家萬戶的幸福底線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夏糧豐收托穩經濟底盤

(責編:王連香、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