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遼寧省昌圖縣——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助增收(走進縣城看發展)

本報記者  劉佳華
2022年08月25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老城鎮,一片玉米田被風吹過,綠浪起伏。田間,玉米株兩米多高,每兩壟玉米間,留出了一壟空地﹔黑土地裡,依然可見去年秋收時留下的秸稈。

“秸稈還田,是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模式,而這種‘二比空’種植技術,能充分發揮作物邊行效應,通風透光,比傳統方式每畝增產超100斤。”指著邊行的玉米,昌圖縣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軍說,“看,很多玉米株都結了兩穗棒子。”

昌圖縣是產糧大縣,2021年糧食產量43.98億斤。張軍說:“咱們昌圖糧食產量高,主要靠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近年來,昌圖縣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推廣玉米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等保護性耕作方式。今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23萬畝,其中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175萬畝。

“保護性耕作,能提升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抗旱保墒。”昌圖縣陽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忠華介紹,今年合作社種植的2.26萬畝土地全部實現保護性耕作,比7年前剛開始嘗試時,每畝增產近100斤、節約種植成本近100元。

昌圖縣還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每年培訓農業科技人員3000人次,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農機,2021年全縣農機具保有量7.6萬台套,糧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2.04%。今年,全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40萬畝,推廣農作物主導品種8個,推廣試驗寬窄行技術模式20萬畝、“二比空”技術模式2萬畝。

在昌圖縣盛泰農機專業合作社與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合作種植的試驗田邊,一個太陽能供電的攝像頭高高懸挂,隨時觀測著玉米的長勢變化。“這塊試驗田裡還有不少設備監測著土壤濕度、溫度等等。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哪些種植模式更適合推廣。”合作社理事長盛鐵雍說,自己跟著專家在試驗田裡不斷積累經驗,再推廣應用,畝產量比8年前提高了300多斤。

“我們既要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又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昌圖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景濤說,目前,昌圖縣正進一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做優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力圖實現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轉變。

在昌圖牧士飼料有限公司大門外,一輛輛原料運輸車經檢驗合格后依次駛入生產區,卸下玉米、豆粕等原料。去年,這家企業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公司總經理趙永忠介紹,今年上半年企業產值達1.5億元,員工平均月收入約7000元。

數據顯示,2021年昌圖縣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家,銷售收入35.9億元,同比增長5.5%。

在中科農業(昌圖)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為免耕播種機裝配播種器、橡膠輪、圓盤刀等部件。這家企業以前生產換熱設備,去年投資1億元,開始研制、生產保護性耕作相關農業機械設備。“昌圖縣農業基礎好,在這裡生產農機,大有可為!”公司董事長李英軍說,去年企業共銷售187台免耕播種機,今年已接到訂單1000多台,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

地肥糧豐,農民增收。2021年,昌圖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5元,同比增長10.3%。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5日 02 版)

(責編:王震、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