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趕個集 一鍵鏈全球
跨境平台經濟創造高新區“新范式”

電腦上打開“一碼貴州”商務平台,空心李、鬆桃土雞蛋……各類貴州土特產按時令更替、琳琅滿目,貴州本地乃至全國、全球各地的訂單源源不斷。
“通過‘一碼貴州’平台,我們現在的土雞蛋,每天日銷可達2000件。”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說起“一碼貴州”,貴州鬆桃星旺現代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雲京連連豎起大拇指。
雲端趕個集,好貨出深山。運營“一碼貴州”平台的,是地處貴陽高新區的貴州電子商務雲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人資經理王嵐介紹,截至今年7月5日,“一碼貴州”平台累計入駐市場主體3.99萬家,上線產品15.25萬個,完成訂單637.21萬筆,交易額達205.2億元,已成為貴州省入駐企業最多、商品最全、服務最全的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產業平台。
國家高新區讓平台經濟拔節有聲
國家高新區厚積薄發,中關村、深圳、武漢、杭州、成都等國家高新區,平台經濟發展既獨具一格,又百花齊放,創造出“又高又新”的國家高新區“新范式”。
在合肥高新區,合肥維天運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路歌”,是中國最大的數字貨運平台之一。截至去年底,路歌為超過9600家托運方及2300萬名貨車司機提供服務,累計完成托運訂單超過2870萬份。線上注冊用戶超過270萬,線下社區覆蓋全國298個市,去年線上運費交易金額達380億元。
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裝上“大腦”,杭州高新區的火石創造,是全國較早把大數據應用到科技產業的平台企業,已服務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20多個核心城市,以及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蘇州工業園、成都高新區等150余個園區和數萬家企業。
武漢東湖高新區的華工科技,發揮高新區網絡信息安全企業的集群化優勢,聚焦“智感+智連+智造”,圍繞“新基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四化、工業數智化”開展協同創新,成為泛激光領域全球工業互聯網平台經濟的標杆。
《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2)——數字經濟助推區域協同發展》顯示,2000年—2020年,京津冀數字經濟平台型企業注冊資本規模從36.26億元增加到340.53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1.85%。
國家高新區集聚了百度、阿裡、騰訊、網易、京東、美團、小米、滴滴等眾多平台經濟龍頭企業。“國家高新區是平台經濟龍頭企業的集聚高地。”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長城戰略咨詢董事長王德祿說。
國家高新區利用先天和先發優勢,率先探索創新發展范式,讓平台經濟拔節有聲。
“大手拉小手” 平台與中小微企業共生
一些大企業平台化,賦能中小微企業,“大手拉小手”,與中小微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共生生態,是高新區平台經濟的一大特色。
“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指導企業轉型升級的‘最高戰略’,競相與我們合作‘上雲用雲’。”貴陽高新區企業、貴州航天雲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靈運舉例道,位於貴州銅仁高新區的貴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航天雲網打造的貴州工業雲平台,實現提產擴能5%以上,產品質量合格率提升10%以上,企業管理效率提升20%以上。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為企業提供上雲服務,推動他們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在此過程中也成就了自己。”楊靈運說,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近7000萬元,同比增長18%。如今,貴州工業雲平台的注冊用戶已突破17萬戶。
“大手拉小手”,還孵化、裂變出很多企業。合肥高新區的陽光電源、科大訊飛和華米科技,3家平台型龍頭企業共裂變50余家企業﹔杭州高新區借力阿裡等龍頭平台企業資源,鼓勵大企業平台化,孵化培育出淘票票、菜鳥驛站等一批科技企業。
王德祿分析認為,平台經濟既能解決平台生態中各類主體創新創業的成本及效率難題,又能進一步加快創意創新的商品化、產業化進程,全面促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升維。
同時,數字經濟與傳統行業也通過平台實現跨界融合,開辟全新賽道。騰訊、阿裡巴巴、小米、百度、京東等新經濟平台企業,5年合計投資孵化的獨角獸企業數量達200余家,催生出數字醫療、短視頻等新賽道。
“國家高新區龍頭企業數量多、科技創新實力強、引領帶動動力足,具有天然的發展平台經濟的土壤。”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說。
跨境電商“雙循環”活力足
高新區平台經濟積極塑造跨境電商模式,參與“雙循環”活力十足。在跨境電商模式下,供需雙方隻需要打開電腦,輕點鼠標,琳琅滿目的商品便盡顯眼前,可實現更便宜快捷的全球買賣。
“看中的商品直接就能提走,再也不用等快遞發貨了!現場看貨,消費得明明白白,太方便了!”家住濟南綠地城的王女士表示,她利用午休時間,來到地處濟南高新區的Laox(樂購仕)中國區跨境電商中心倉體驗中心,不到10分鐘就買到了自己滿意的兩件洗護用品。樂購仕中國區跨境電商中心倉總經理馬強說,線下速提模式是濟南首創。
作為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從出口企業到地方政府,都在加快布局。如今年1月—6月,四川省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46.71億元,同比增長67.8%。
劉會武說:“正是在這眾多商品的一進一出之間,中國經濟實現了國內國外的‘雙循環’。”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展現在高新區平台經濟面前的,是一片蔚藍的大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