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我國水運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保持世界第一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王連香)今日,交通運輸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情況。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水運事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水運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保持世界第一,水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明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
一是水運規劃體系不斷完善。交通運輸部積極開展全國港口與航道布局方案研究,謀劃全國水運設施發展的頂層設計。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要求,編制實施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瓊州海峽客運滾裝港口布局規劃等專項規劃。落實國家五年規劃和綜合交通五年規劃有關要求,印發實施水運“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配套文件,建立了“5年規劃庫、3年滾動庫、1年計劃庫”重大項目庫滾動實施機制。
二是水運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保持世界第一。到2021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0867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659個,內河航道通航裡程12.8萬公裡,其中高等級航道超過1.6萬公裡。以沿海運輸通道、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京杭運河—淮河等為水運主要通道,以主要港口為樞紐,銜接鐵路、公路、管道等方式,連通世界、干支銜接的水路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
三是水運物流供應鏈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當中,我國分別佔了8席和7席,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連續多年的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前列﹔長江干線貨運量超過30億噸,位居全球內河航運首位。水運承擔了大量的跨區域貨物運輸和約95%的外貿物資運輸,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水路運輸通道始終保持暢通,運輸平穩有序,2021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55.5億噸,比2020年增長6.8%,確保了“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
四是水運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明顯。水運促進了我國沿海沿江產業布局優化,帶動了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在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我國是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國家(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港口建立了海運航線聯系),在全球航運、物流體系中的樞紐地位不斷提升。
五是水運設施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經過多年建設發展,我國沿海專業化碼頭裝卸作業效率、百米岸線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建成了廈門遠海、青島前灣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以及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以“生產管理系統(TOS系統)”“設備控制系統(ECS系統)”為代表的智慧港口技術加快推廣應用,引領了全球港口智能化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交通運輸部:我國水運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保持世界第一
-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王連香)今日,交通運輸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情況。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水運事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普通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王連香)據交通運輸部官網消息,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印發了《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明確,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2022年底前,全國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到2023年底前,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站)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站)充電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密優化,農村公路沿線有效覆蓋,基本形成“固定設施為主體,移動設施為補充,重要節點全覆蓋,運行維護服務好,群眾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網絡,更好滿足公眾高品質、多樣化出行服務需求。…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