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專家提醒防范次生災害

2022年09月07日09:1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專家提醒防范次生災害

  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后,當地的情況牽動人心。9月6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地震局了解到,中國地震局已派出160余人現場工作隊,開展地震監測、烈度評定、震害調查、震情跟蹤、科普宣傳等工作,並協助和指導地方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專家提醒,此次地震震中瀘定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高山峽谷地貌形態突出,地形變化差異大,而地震震區也多位於高山峽谷,要注意防范和應對地震次生災害。

  中國地震災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吳健指出,本次地震的震中位於地震區劃圖的8度至9度地區,屬於高烈度區。本次地震震級較大,震區多為高山峽谷,疊加強烈的地震動地形效應等不利因素,震中附近的農村地區,尤其是位於陡坡和山谷地區的農民自建房屋,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倒塌,造成一定人員傷亡。

  同時,地震誘發的嚴重地震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質災害也為應急救援帶來不小挑戰。吳健表示,震中附近地區高山峽谷地形是地質災害高發地區,也是造成較嚴重的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的重要原因。由於滑坡、崩塌的發生可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如降雨可能引發泥石流,現場應急救援人員要高度警惕,確保自身安全。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副秘書長、災害科普委員會主任鄒文衛分析,易發生地震次生災害的區域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在山崖旁邊、沖積扇地區、山大溝深處、大江大河堤岸處、平坦的湖邊及岸邊,這些地方在地震時容易產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不均勻沉降、堰塞湖、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第二類是軟弱土、液化土地區,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邊坡的邊緣,結構性裂縫地段,以及成因和岩性不均勻的土層(含古河道、疏鬆的斷層破碎帶、暗埋的塘濱溝谷)等,這些地方在地震時容易產生地表塌陷、沙土液化、錯動和裂縫等次生災害。

  如遇到地震或者震后發生次生災害,鄒文衛提醒,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為安全的地段撤離。具體來說,要根據不同的野外環境,採取以下措施:

  以岩石為主的山體可能引發山崩和滾石,要沿著與岩石滾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向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注意一定要保護好頭部。

  以沙土為主的山體可能引發滑坡,要盡量躲開山體陡峭或溝谷之處,向地勢平緩處轉移。

  如果在水邊,要趕緊向地勢較高的安全地方轉移,以防地震造成上游水庫潰壩形成的洪水。如在湖邊或水庫等大面積水泊附近,地震時也要迅速轉移遠離水邊,以防地震引發的山崩滑坡涌入水庫,造成水體涌動形成的涌浪。

(責編:趙竹青、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