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發改委: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

2022年09月29日17:3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許維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取得哪些成就?境外投資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了什麼樣的積極作用,未來有哪些工作考慮?

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回應。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成就體現在四個方面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體制改革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全方位展開、系統性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主要成就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國資國企改革完成頂層設計,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混合所有制經濟穩健發展,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不斷健全。重點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過去10年,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萬戶增長到4457萬戶,翻了兩番。

二是市場體系建設持續完善。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台實施,組織開展6批次中國營商環境評價,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構建立法、執法、司法全方位產權保護制度體系,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完善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場制度,形成了強大國內市場。

三是宏觀經濟治理改革取得新成就。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持續創新,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等更加靈活有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四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推動出台政府投資條例,健全投資管理制度體系,協調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X+1+X”的油氣市場體系。大力推進能源資源、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價格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強化壟斷行業價格監管,加強重要民生商品、大宗商品價格調控,有效應對國際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和國內疫情散發、異常天氣等影響,保持物價總水平平穩運行。

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孟瑋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企業穩步“走出去”,境外投資發展邁上新台階,國際合作新優勢加快培育。

一是利用外資水平不斷提高。持續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一批重大外資項目相繼投產擴能,吸引外資規模屢創歷史新高。截至2021年底,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同時,支持企業合理使用國際資金,有力支持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企業“走出去”邁出堅實步伐。完善企業境外投資管理和服務,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明顯提高,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不斷加強。境外中資企業從2012年末近2.2萬家增長到超過4.5萬家,境外投資存量從2012年末0.5萬億美元增長到超過2.7萬億美元,促進了我國與東道國互利共贏。

三是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起步。全面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並覆蓋全國所有口岸,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四是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以基礎設施“硬聯通”為重要方向,以規則標准“軟聯通”為重要支撐,以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為重要基礎,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的互利共贏。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

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運轉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副司長蔣毅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動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市場規模效應進一步凸顯。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6億戶。

市場基礎制度持續完善。產權保護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成效顯著,市場准入限制不斷放寬,公平競爭共識不斷凝聚,社會信用體系逐步健全。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勞動力和人才流動渠道進一步暢通,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加強,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穩步發展。

市場環境和質量明顯提升。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3年的第96位躍升至目前最新的第31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十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現在的第12位。

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向社會公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明確了我國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為今后一個時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行動綱領。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項系統工程。”蔣毅稱,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一方面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准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壓茬推進統一市場建設。另一方面,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

價格機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積極探索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價格調控體系,價格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牛育斌稱,可以概括為建立起了四個機制:即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壟斷行業科學定價機制、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重要商品價格調控機制。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部的農產品、80%的電、50%的天然氣、90%的民航旅客運輸價格由市場形成,全社會商品和服務價格市場化程度已達97.5%。中央定價項目累計縮減約85%,地方定價項目縮減約70%,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

從市場保供穩價角度看,堅持和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成為農民種糧的“定心丸”﹔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穩定棉花生產,促進產業上下游健康發展﹔建立健全豬肉儲備調節預案,促進生豬豬肉市場價格平穩運行﹔明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創新運用預期管理方式,穩定煤炭價格。

以煤價、電價改革來說。針對去年9、10月份煤炭價格非正常上漲,煤電矛盾凸顯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持續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基礎上,充分考慮煤、電市場運行規律,抓住難得時機打出了煤價、電價機制改革的“組合拳”。

據牛育斌介紹,一方面,在堅持煤炭價格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創新實施區間調控。即充分考慮煤炭生產成本和下游燃煤發電企業承受能力,按照“下限保煤、上限保電”的原則,提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綜合採取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另一方面,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全部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在“基准價+上下浮動”范圍內形成上網電價﹔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上下浮動范圍擴大為原則上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不受上浮20%限制﹔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市場﹔全面建立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制度等,實現了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用戶電價之間的有效聯動。

加強境外投資分類指導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利用外資取得重要成果。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資司副司長夏晴在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企業按照市場化商業化原則開展境外投資,在參與國際經濟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為“四個促進”。

一是促進產品、服務、技術、品牌、標准“走出去”。我國企業契合外部需求,通過境外投資開拓多元化市場。2013年至2021年,境外投資累計帶動出口超過1.1萬億美元,境外中資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7萬億美元。

二是促進初級產品供給。我國企業與外方合作開發石油、天然氣、銅、鋁等礦產資源,擴大了全球初級產品總供給,為維護大宗商品市場穩定、保障能源資源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銜接。我國企業與外方共商共建基礎設施,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老鐵路建成通車,雅萬高鐵建設穩步推進,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阿聯酋哈利法港等境外合作港口穩健運營。

四是促進我國與東道國共同發展。我國企業通過境外投資獲取資金收益,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和利潤匯回。近幾年,多數境外中資企業實現盈利或盈虧平衡。2013年至2021年,境外中資企業累計向投資所在國家和地區繳納各種稅金超過3400億美元,並通過雇佣當地員工、採購當地產品等多種途徑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夏晴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統籌發展和安全、國內和國際、合作和斗爭、存量和增量、整體和重點,聚焦重點領域、國別、項目和主體,推進政策、服務、監管和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提高境外投資質量效益,以高水平“走出去”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是加強境外投資分類指導。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海外礦產資源開發,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二是優化境外投資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服務供給,支持專業服務機構發展,更好賦能“走出去”企業。

三是完善境外投資監管體系。完善境外投資全口徑管理,強化實施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范,指導行業協會建立健全“走出去”企業自律機制。

四是健全境外投資風險防控體系。加強境外風險監測分析,及時向企業提示項目面臨的政治、安全等各類風險,助力“走出去”企業行穩致遠。

(責編:王連香、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