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大學生就業“護航計劃”

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重在“靈活”

2022年11月15日14:2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重在“靈活”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作出重要部署。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歷史趨勢,面對大學生就業壓力,高等院校應做好第一責任人,多方發力落實就業優先政策。

   國家統計局10月24日發布的失業率數據顯示,我國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6%,其中三季度平均為5.4%,相較二季度下降了0.4個百分點。9月青年(16歲∼24歲)失業率17.9%,較8月下降0.8%,較7月份高點下降2%。可以說,這一數據連續兩個月下降透露出積極信號,但當前青年失業率指標依舊保持在歷史高位區間,大學生就業問題仍需高度重視。

  大學畢業生成為新增就業主力

   2022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076萬,預計2023年畢業生人數將超過1100萬,且未來五年內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會出現明顯下降。大學畢業生群體已成為新增就業主力。此外,據最新人口普查數據,在2010—2020年間,我國服務業吸納的青年就業人口比重從45%上升至68%,大量青年勞動力從第一、二產業進入互聯網、商業服務、房地產、教育衛生等服務業。

   一方面,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宏觀經濟整體保持了企穩回升,但服務行業仍舊復蘇緩慢。基於最新公布的我國第三季度GDP數據,服務業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3%,顯著低於GDP整體增速。另一方面,隨著前期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落地顯效,我國經濟恢復發展后勁也會逐步增強,經濟基本面依舊長期向好。當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壓力,是經濟的短期波動、復雜多變的環境以及大學生人力資源市場結構性矛盾疊加的結果,一定能在經濟長期發展和教育事業持續改革過程中得到妥善解決。

  部分高校存在教育重心錯置問題

   當前勞動力市場結構性供需失衡狀況由多方面因素造成。需要說明的是,當前我們所使用的分段年齡失業率指標,不能全面反映當前青年人就業情況。迅猛發展的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網絡經濟等新業態,迎合並塑造了當代青年個性化職業選擇和興趣驅動的職業追求,造就了一批自主性、個體化強的靈活就業人群。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放棄了以往勞動契約的方式,以彈性和靈活就業方式進入勞動力市場,而靈活就業人群在統計數據內往往會被標注為失業人口。這類新業態就業雖能緩解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但其高流動、不穩定的工作環境,也會導致該群體無法獲得穩定的工作經驗和學習機會,進而降低他們在勞動市場中的議價能力,導致長期勞動力轉化障礙,加速靈活就業市場與契約就業市場的割裂。

   “慢就業”也正逐步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常態。“慢就業”常態化進一步增加了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難度。如升學是“慢就業”群體的主要出路,而“慢就業”人數持續增多促使升學難度提高,導致未能成功升學的畢業生錯失該屆求職關鍵期,升學和求職希望更加渺茫,最終造成未就業群體逐年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學生培養方面,我國部分高校存在教育重心錯置的問題。在當前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仍以理論知識教學為重心,以傳統灌輸式教學為主要模式,造成專業理論與實踐操作脫節,導致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實踐能力,制約了學生對就業市場的適配能力以及自身職業能力發展。同時,部分高校脫離優勢專業辦學,盲目追求辦學規模,造成師資、配套設施與相應教學實踐計劃不夠成熟,學生專業知識掌握度較弱。然而,用人企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卻不斷提升,不再僅僅關注學生學業情況,還對其實踐經驗、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兩相疊加,令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求職遇到重重困難。

  以就業導向思維推進高教改革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學生就業不僅是高等教育行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具體抓手,還關系到學生前程、家庭幸福,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指標,更是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能力的具體體現。筆者認為,高等院校應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從三方面更好落實就業優先政策:

   第一,積極探索“就業+升學”新模式,建設高校畢業生全國數字化大市場。積極探索“固定期限+靈活期限條款勞動合同”的方式,縮小本科與研究生在非研究崗位上的工作性質、待遇差距。通過固定期限保障企業用工穩定性,縮小工作差異,提升崗位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進而以靈活期限條款給畢業生深造再求職留下空間。同時,推進建設高校畢業生數字化大市場,借助數字平台優勢集中整理、甄別高校畢業生個人信息與企業用工信息,拓寬大學畢業生就業渠道,降低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搜尋成本,協助畢業生及時發現職業目標、就業機會,突破就業瓶頸。

   第二,以就業導向思維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在大學生就業環節,加快出台國家人力資源需求白皮書,從宏觀層面建立各類人才需求信息,科學籌劃各高校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和人才培養方案。切實加強高等院校學生教學培養體系建設,在專碩研究生招生階段應同樣注重學生的社會工作經驗,堅持所傳所教能為社會所用,將畢業生就業工作與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需求緊密對接。強化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與就業心理指導,增強學生對就業市場的系統性認知,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就業觀、減少人才供給和需求端的結構性摩擦。

   第三,推進對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覆蓋與公共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實施中小微企業高校畢業生用工落實政策傾斜。在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公平保障勞動權益,打通靈活就業與固定就業勞動力市場,增加流動性,保障長期人力資本積累,助力就業創業。推進公共職業規劃體系建設,多層次、多角度、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緩解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達到一定數量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中小微企業,落實紓困資金傾斜性安排、稅收優惠支持、健全中小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設置和等級認定機制,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吸納青年就業作用。

   (作者:王熙,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編:曹淼、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