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智”動設計,“美”煥生活

2022年11月27日09:2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塑造的這樣一個數字社會中,創新設計如何與產業生態相結合,真正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在科技創新與藝術創造的連接中,設計如何發揮橋梁作用,體現“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藝智能、產業智庫”的價值?2022中國設計智造大獎(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以下簡稱“DIA”)佳作展日前在杭州開幕,本次展覽匯集了44個國家和地區的350余件優秀作品,涵蓋了國內外設計師們對於工業裝備、生活家電、文創用品、數字服務等多個領域最新的探索成果。這個創辦於2015年的國際化的學院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和探索設計的功能性、美學性、社會貢獻度與影響力的平台。

設計賦能,由制造走向智造

早在2014年10月,時任浙江省省長的李強同志就提出浙江省要推出國際一流的工業設計大獎。在當時的整個世界范圍內,工業強國如德、美、法等紛紛面向未來,推出了在工業設計、工業制造領域的新計劃,我們中國同樣希望能夠進入到世界智能制造、智能生產的強國之列,因此,打造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設計智能平台,就顯得非常重要。李強省長委托中國美術學院創辦國際級工業設計大獎,希望能夠依托中國美院的“設計學”學科實力和專業力量,推動當時浙江的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從而改變其在全球化代工體系中長期處於加工業的狀態,實現“設計賦能”。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提出,在當今數字智能時代,我們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數字經濟與科技金融的爆發、社交媒體到元宇宙的迭代,讓產業生態發生巨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也重塑著生產與消費系統,如何把DIA這個平台與長三角區域完備的制造生產體系進一步結合,與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改革的社會創新體系相結合,是DIA當前重點著手的問題。

本次大獎賽中“產業裝備”與“數字經濟”兩大類別的作品正展現著這一理念:前者聚焦產業裝備的轉型升級與生產系統的效能優化等內容,展示設計對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端裝備創新驅動、新興產業戰略發展的助推力,如麗江全景觀光旅游列車,以麗江民族藝術文化為基礎,打造全球首列全景觀光山地旅游列車,讓傳統與現代發生碰撞,實現了文化、交通、旅游三位一體的融合,力求為中國制造業振興提供示范模式﹔后者則關注人工智能、區塊鏈、3D打印、混合現實等前瞻技術的應用,體現設計在虛擬工廠、智慧城市、數字普惠等領域的創新交互價值,例如京東智造雲新品孵化平台,可以提供市場趨勢洞察、產品設計、智能測款等服務,從而幫助生產制造企業提升新品上市的成功率,更好地實現數字化轉型。

“讓全世界更加認識到中國在今天設計與制造產業的新形象,這本身就有很大意義,其中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對我們的產業也是一個重要的導向和標杆。要以設計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創新的雙輪驅動,多年來我們一直初心不變。”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組委會秘書長王昀教授表示。

設計人文,聚焦生活美學

設計進化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人類生活進化的歷史,設計與這個時代的技術和生活息息相關,是一種直面生產生活的創新之學。七年以來,DIA作為大賽平台,其主張逐漸清晰化,強調對日常生活的發明創新和對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向中國、向世界傳遞著設計智慧理念,也輸出著一種東方智慧的價值觀。

如今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設計則加速著智能技術與新生活形態的互動。本次“生活智慧”類作品尤其關注社會民生,強調以生活為內驅力,許多作品都展現著設計師對新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對用戶的人文關懷。例如以重量輕、強度好又環保的鎂合金金屬材料作為框架的快速折疊床,其面料採用光觸媒淨化技術,能夠通過紫外線照射來抑菌除臭、防污自潔,為職場辦公人員提供了緩解壓力的方便。

“文化創新”類別的作品同樣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高度關聯,它聚焦傳統文化的當代復興,強調綠色可持續發展,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匯集一堂,體現著極強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展區內的“戲出東方”包裝設計,不僅可以滿足包裝功能,而且將東方的影劇、戲劇文化融入其中,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現代魅力。而作品中的無限循環撕拉直運箱,在使用完后隻需拉開撕條,接入下一個紙樣,就可以重復利用,實現了綠色循環發展的理念。

“你生產出的不僅是某一個產品,更重要的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設計,要重新喚起設計推動社會創新、重新發明日常的一種力量。”高世名院長說,“越來越自動化的社會,導致了我們個人主體性的喪失,在今天,在這樣一個數字和智能時代,需要用藝術實踐和設計來重新構造起一種設計人文。在此,我也想呼吁對‘數字學科’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數字研究的主體並不只是數字物件,也是今天的人本身。這將是通往新型人文學科的重要途徑。”

設計協同,開辟創新策源地

如今,創新在各行各業都達到了一定的深度,過去的個體行為越來越難以取得突破性成果,創新逐漸更多地體現為不同組織部門、不同領域之間系統性、體系化的聯合。創新聯合體的概念也應運而生。本屆佳作展的主題為“設計協同”,意為打破人、物、界之間的生長壁壘,建立一種新的融合關系,這體現在許多方面。

目前DIA在中國工業設計領域獎項的國際化程度上已達領先地位,在全世界設立了13個工作站和12個海外分賽區,其評審標准的國際化、作品來源的國際化有目共睹。同時,DIA也受邀多次參加了米蘭設計周、東京設計周、倫敦設計周、法國聖埃蒂安雙年展等國際知名設計展覽活動,上個月,DIA第二次來到荷蘭設計周,舉辦了主題為“橋(Bridge)”的特展,其意即在搭建合作之橋梁,促進國內外各方資源匯聚融合。

DIA作為國際化學院獎,與設計教育的發展也緊密聯結。來自各地的專家評委不僅為比賽評審,還會進入到校園、成為學院的講座導師﹔在此過程中也有新的實踐項目誕生,學院與大的品牌公司合作,舉行了一系列創作營。“我們還打算讓一些設計創新的企業來和學生進行對接,讓他們的技術團隊與我們的同學一起合作,”王昀教授介紹道,“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促進同學的就業與創業,提升整個系統的黏性,使它進一步變成一個產、學、研深度連接的孵化器。”DIA接下來還打算成立設計智造同盟(Design intelligence union,DIU),它既是產業同盟,也是高端研究平台,把優質的生產資源、發展資源連接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創新生態、產業生態。

高世名院長在佳作展開幕式上提出,要把所有的創新要素集合起來,把政府、學院、企業以及形形色色的設計人群,把藝術、科技與商業各界力量聚合起來,要打通創新鏈、產業鏈和供需鏈,形成一個“創意-生產-傳播-消費-教育協同共創的生態系統”。“無論是DIU還是DIA,實際上都是希望能夠讓創造力蔓生、煥發出來,不但要形成一個創意的展示、評價、傳播區域,更是希望能在長三角打造起一個四通八達、面向全世界的時代創新策源地。”高世名說。

(責編:孫紅麗、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