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發布2021年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楊曦)12月28日下午,審計署副審計長王本強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202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報告指出,2021年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認真落實《關於建立健全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的意見》各項規定,嚴格執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有關審議意見,抓緊抓實國務院各項工作部署,審計整改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治站位更高,整改責任壓得更實﹔二是審計整改總體格局初步成型,貫通協作更加順暢﹔三是整改成效更加顯著,重大問題整改取得實質性突破。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6639個問題中,要求立行立改的問題有4412個(佔4573個此類問題的96%)已整改到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要求分階段整改的問題有1162個(佔1496個此類問題的78%)已完成整改﹔要求持續整改的問題(共570個)均制定了措施和計劃。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已整改問題金額6632.74億元,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2800多項,追責問責1.4萬人,糾治了一些阻礙改革發展和長期未解決的頑瘴痼疾。
審計查出主要問題整改情況
報告指出,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審計整改:中央財政通過收回結余資金、調整投資計劃、加快撥付等整改1287.22億元,中央部門和所屬單位通過加強預算管理、清理違規收費等整改24.62億元,各地通過追繳退回、統籌盤活、補發待遇、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整改2358.79億元,央企和部門所屬企業(以下簡稱部屬企業)通過調整賬目、加強投資管理等整改1575.34億元,金融機構通過清收貸款、調整貸款分類等整改1386.77億元。以下為主要情況:
中央財政管理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已整改1473.23億元,完善制度95項,處理處分7人。
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25個部門和121家所屬單位已整改24.62億元,完善制度68項,處理處分33人。
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資金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關於重大項目審計查出的問題。一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跟蹤審計方面,審計查出的549個問題中,有540個已完成整改,完善制度61項。對整改中的9個問題,建設單位正與有關地方和部門加強溝通、妥善解決。二是港珠澳大橋建設審計方面,竣工決算草案編制和工程價款結算不准確不真實的17.53億元已全部整改完畢,有關部門根據審計結果調減決算投資16.78億元、調增0.75億元,完善制度4項。關於重點民生專項資金審計查出的問題。已整改1778.6億元,完善制度1255項,處理處分2995人。
國有資產管理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關於企業國有資產審計查出的問題,已整改1557.46億元,完善制度351項,處理處分4220人。關於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審計查出的問題,已整改17.88億元,完善制度35項,處理處分7人。關於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查出的問題,已整改77.39億元,完善制度77項,處理處分40人。
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的辦理情況。對審計移送的300多起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有關部門和地方正在組織查處,加緊追贓挽損,依規依紀依法作出處理處分,同時深入剖析問題原因,舉一反三,推動標本兼治。
審計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后續工作安排
報告指出,從整改情況看,要求立行立改的問題還有161個(佔4%)尚未整改到位。當前審計整改工作中還存在未按時完成整改、違規整改、虛報整改完成情況、長效機制未健全、監督管理責任履行不到位等問題。究其原因,除一些問題確實受制於外部條件或不可抗力等難以整改外,也反映出審計整改工作有3點值得關注的問題與困難:一是審計查出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交織,相應整改難度加大﹔二是審計整改總體格局和貫通協作機制還不夠成熟和定型﹔三是落實審計整改責任還不到位。
報告顯示,對尚未完成整改的問題,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已對后續整改工作作出安排:一是細化整改要求。對未完成整改的問題,加快落實、一抓到底﹔對已完成整改的問題,強化建章立制和跟蹤問效,適時組織“回頭看”,不斷規范財政財務管理。二是壓實整改責任。加強跟蹤督辦,確保應改盡改、高質量清零,對虛假整改等問題嚴肅追責問責。三是推動健全制度機制。深入分析短板弱項,加強頂層設計和過程管理,切實鞏固整改成果,實現標本兼治。
“下一步,審計署將嚴格落實《關於建立健全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的意見》要求,持續加強跟蹤督促檢查,深刻剖析問題根源,查改聯動、破立並舉,確保整改合規到位,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審計署有關負責人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