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寧夏技術成交額十年增長12倍

2023年02月06日09:0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記者 王迎霞 通 訊 員 曹麗華 李 哲

  “數字出來后,大家都很振奮。”寧夏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趙功強近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最新統計顯示,寧夏2022年輸出技術合同3594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4.37億元,創歷史新高,較十年前增長近12倍。

  去年,寧夏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同比增長5%左右,特別是二季度和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均居全國第一位,生動闡釋了“穩”和“促”的關系。

  整套政策,全面部署

  技術合同成交額是衡量本地科技創新水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情況、技術市場活躍程度等的重要指標之一。

  寧夏這些碩果,是科技管理部門落實科技成果轉化“1122”舉措所結出的。趙功強表示,出台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搭建寧夏技術市場、寧夏技術轉移研究院兩個資源共享平台,舉辦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育、中國創新挑戰賽(寧夏)兩大系列活動,“1122”為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技術市場促進條例》《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這一整套政策“組合拳”的出台,對成果轉移轉化、創新主體培育、技術交易服務體系建設等作了詳細部署。

  與此同時,寧夏科技廳以項目為支撐,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縣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支撐引領作用,降低技術輸入方交易成本、提高技術輸出方成果轉移以及中介方促成交易的積極性,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本支持科技企業開展創新活動。

  一大批帶著“真金白銀”的項目,有效激發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推動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步伐。

  兩大平台,並行發力

  盡管已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2021年7月,寧夏青龍管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然梳理出16項關鍵技術需求,提交至寧夏技術轉移研究院。該研究院立即與寧夏生產力促進中心溝通,將企業納入“新材料領域相關企業進校園”參會名額,赴江蘇5所高校開展技術需求對接。

  “多位專家幫忙凝練需求、指導技術,讓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該公司總經理馮存輝說。最終,他們與重慶大學教授胡少偉對接,深入接洽后簽訂合作協議,金額達35.6萬元。

  “從成果端、需求端、服務端、金融端‘四端發力’,我們提出了建設寧夏技術轉移研究院的思路。”趙功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企業畫像—診斷評測—解決方案—服務對接”的全流程服務模式,輪廓清晰。

  搭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寧夏技術轉移研究院只是一環。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寧夏科技廳利用500萬元中央引導地方發展專項資金,啟動建設了寧夏技術市場,2018年9月13日正式運行。

  寧夏技術市場和寧夏技術轉移研究院並行發力,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落地。

  截至去年年底,全區共收集、整理、入庫各類科技成果十幾萬項,吸納全國科研院所1000余所,入庫技術專家近8000名,舉辦專場路演百余場,服務機構百余家。

  加速轉化,“軟硬”兼施

  “寧夏不缺老板,但缺企業家,缺科技帶頭人。”2022年1月6日,自治區政府啟動全區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育行動,中國工程院院士馬玉山直言不諱。

  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硬件不能少,軟件更重要。

  為讓企業家成為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科技廳制定了《寧夏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育行動實施方案》,從2021年起利用5年時間,分產業、分類型、分層次打造一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目前,寧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舉辦培訓88場,培訓人數5.3萬人次,企業家創新創造意識明顯提高。

  全區有2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經常遭遇技術瓶頸找不到好的解決渠道。科技廳為此積極承辦中國創新挑戰賽(寧夏),開拓了全國專家服務寧夏企業的新途徑。

  5年來,全區累計發布技術需求1052項,征集有效解決方案482項,促成合作意向260項,總金額達3.6億元。

  下一步,寧夏將堅持圍繞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持續開展“雙百科技支撐行動”,即實施100項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00項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我們要著力破解一批關鍵技術難題,轉化應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科技創新產品,積極助力打造新的增長點。”寧夏科技廳廳長徐龍在相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責編:王震、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