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又是一年春耕忙 糧食“穩產增收”有了新盼頭

楊曦 周雯 程浩 劉海天
2023年02月16日09:0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春耕始,萬物生,春耕春種對於奪取全年農業豐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作出九方面部署,第一項任務就是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眼下,由南到北,從廣袤平原到梯田丘陵,從高原溝壑到桑基魚塘,一幅忙碌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在高標准農田建設穩步推進的基礎上,科技持續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新一年的豐收希望正孕育而生。

不誤農時

春耕備耕好時節

2月13日,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寨圩鎮村民在田間勞作。羅嬋攝

清理溝壑、蓄水翻耕,近日,在廣西寨圩鎮竹較村委東岸村糧食高產示范點,春耕備耕熱潮涌動。“新的一年,我們確保完成2023年撂荒地治理率98%以上的目標任務,讓群眾有實惠、有盼頭,讓撂荒地成為致富田。”寨圩鎮黨委書記賴廣威對記者說。

據了解,此前,東岸村有部分田地屬於冬春季節性撂荒。為“喚醒”更多“冬眠”的土地,寨圩鎮鼓勵種植大戶及合作社集約土地,通過連片規模化種植向耕地和科技要產能,延長生產產業鏈、提高土地利用率,從而帶動農民增收。

農資儲備是春耕生產的“糧草”。在雲南曲靖市宣威市西澤鄉,為滿足群眾需求,當地農業部門提前謀劃,備足種子、化肥、薄膜等農用物資,確保春耕生產有序推進。

“我家共有5畝田,今年計劃種植水稻3.5畝,玉米1.5畝。我們農民隻有手中有糧,心裡才不慌。”雲南普洱市民樂村村民盧德華說。今年以來,當地一手抓春耕備耕,一手抓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拋荒和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抓好春耕備耕,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在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的基礎上,各地區各部門壓實責任,細化春季田管,確保春播面積,強化農資服務,為糧食豐收打好基礎。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表明,我國糧食生產進展順利。夏季糧油生產基礎較好,農資供應充足,備耕有序推進,春播糧食意向面積穩中略增。

藏糧於地

高標准農田助春耕“開好局”

2月9日,四川省眉山市公義鎮欣榮村的村民們正用大型機械搶收青菜。翁光建攝

高標准農田是立足於國家藏糧於地戰略,確保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自我國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以來,農田新氣象給種糧帶來了好前景。

新春伊始,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高田鎮正進行高標准農田改造,現場挖掘機聲不斷。高田鎮湖坑村村民周日勛說:“土地細碎、農業生產成本高的問題解決了,實現了田成片、路相連、渠相通、澇能排、旱能灌的目標,我們農民致富增收就更有盼頭了!”

“誤了一年春,十年理不伸。”1月30日,在四川省巴中市大河鎮燈油坪村的油菜田裡,正忙著修建機耕道的村民何時賢說,“機耕道修好后,往后下田播種、收獲就輕鬆多了,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都可以直接從院壩開進田裡。”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今年要繼續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據了解,全國各地已陸續制定出今年的目標:黑龍江今年設定“糧食播種面積保持2.18億畝以上”等具體任務,建設高標准農田840萬畝﹔吉林今年將新建高標准農田378萬畝﹔山東、四川分別提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440萬畝、425萬畝……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14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重點強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物質基礎。

“嚴格耕地用途管控,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完成高標准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抓緊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的實施方案,這是一項重大動作,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要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唐仁健說。

藏糧於技

科技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2月2日,在三亞市崖州區田洋上,育種專家搶抓農時開展春耕育種、科研攻關。牛良玉攝

連片種植的12000畝小麥即將起身拔節,十余台農用無人機徐徐起飛,穿梭田間植保作業……2月10日,在湖北荊門鐘祥市石牌鎮鄒巷萬畝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內,農業專家站在田間地頭,向農民講解技術要點。

“現在田間小麥生長勢頭好,多虧農技人員對我們的指導。”該村村民高章河對記者說:“過去種地靠的是經驗,現在靠的是科學和技術,糧食產量高,所以今年我又多種了十來畝。”

科技人才的幫扶,讓農民們種地更有底氣。同時,在高科技機械化設備的助力下,智慧耕種新形態開啟,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

在廣東佛山市南山鎮萬畝智慧農業園,智慧農機、5G設備、衛星監測等技術的應用使得耕種全過程實現無人化,同時能極大提高備耕效率。

“採用無人化設備作業,比使用傳統機械節省80%左右人工。”萬畝智慧農業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僅是耕作農機,實驗區目前還配備了無人拖拉機、精量播種機等設備,為春耕做好全方位准備。據了解,園區在去年11月首次開拓種植冬小麥,預計在3月中下旬收獲,如果順利收獲,將為當地探索多熟制糧食生產提供經驗。

抓好科技興農的“牛鼻子”。當前,各地區各部門積極組織田管培訓活動,發揮專家團隊、科技專員力量,打通技術服務“最后一公裡”﹔同時,積極探索數字農具助力春耕生產,提高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應用水平。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