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
我國游戲產業進入承壓蓄力期 “游戲+”或創造更多價值
人民網廣州2月16日電 (記者楊虞波羅)2月12日至2月14日,2022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在廣州舉行。會上發布的《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658.84億元,同比下降10.33%﹔游戲用戶規模6.64億,同比下降0.33%,我國游戲產業進入承壓蓄力階段。
與會人士指出,與此同時,我國游戲技術繼續創新發展,“游戲+”模式多向輻射,正跨域跨界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游戲科技對實體領域產生正向影響
“游戲作為實現科技強國的重要助力,價值愈加凸顯。游戲的科技屬性,可以帶來共振效應。”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表示。
由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與多家單位合作發布的《游戲科技能力與科技價值研究報告》顯示,過去半年,面向游戲與電子通信、硬件制造等領域的行業調研顯示,81%的受訪者認為游戲促進了AI技術的發展﹔面向大眾的用戶調研發現,91.4%的受調研者認為游戲科技對實體領域有推動作用。
敖然提出了游戲科技的三重“共振效應”:第一,游戲與科技創新之間的“共振”,科技啟發了游戲誕生,游戲的發展反哺科技創新,兩者相互啟迪、共同發展﹔第二,游戲科技與外部實體產業的“共振”,游戲科技在終端、工業、建筑等實體產業領域釋放更多效能﹔第三,游戲與科技領域基礎建設的共振,特別是與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共振,游戲是科技人才的“孵化器”,游戲產業匯聚了大量計算機科學、AI等領域高水平科技人才,不斷為“硬科技”的研發創新輸送人才。
作為科技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游戲和AI、VR等前沿科技領域一直存在著雙向驅動關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丁文華認為,“元宇宙”的實質是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融合,其入口裝置、數字環境、數字化身等要素的構建中,游戲將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一方面,游戲引擎已成為數字環境構建的重要平台,未來能夠支持搭建超大數實融合場景、海量用戶實時交互;另一方面,XR、數字人等技術離不開游戲產業的孵化和驅動,並有望在游戲產業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
“游戲+”將帶動游戲“破圈”
與會人士表示,隨著中國游戲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游戲+”與“互聯網+”“AI+”相似,具有引發變革的潛力,有望成為游戲產業長遠發展的一次重要革新。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亞元在會上表示,游戲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游戲+”將成為在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社會公益等方面做出全新實踐的重要模式。
我國首批航天員趙傳東表示,在中國航天科技蓬勃發展的同時, “游戲+”也成為了航天科普模式中的一種新模式。這些“游戲+航天科普”作品的呈現為航天科普工作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徑和新舞台。
“我們正在利用電子游戲的技術和思考方式來創造新的表達方式,讓藝術更加多元。”和美術館執行館長邵舒談到,“游戲+藝術”的模式讓兩個領域交叉賦能,拓展各自的疆域,發揮各自的正向價值。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游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認為,“游戲+”模式將以更為豐富的功能價值,推動游戲技術的跨界融合。
敖然指出,我國也需要充分挖掘本土游戲產業優勢,搶佔下一代互聯網布局,提升國際文化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