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博鰲熱點聚焦

凝聚發展共識共享發展機遇 多國嘉賓點贊“一帶一路”倡議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2023年03月30日19:2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在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如何加強合作,推動數字化轉型,深化經貿合作,促進經濟復蘇與發展?在“一帶一路”共建過程中,如何更好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共同應對環境與氣候挑戰?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期間,“一帶一路”成為嘉賓熱議的高頻詞。在“‘一帶一路’:共享發展機遇”論壇上,與會中外嘉賓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倡議下沿線國家與地區共同發展繁榮新路徑,共議如何把握機遇、共享收獲,旨在通過對話和交流共促發展共謀合作。

多位與會嘉賓向記者表示,隨著“一帶一路”設施聯通走深走實、沿線國家經濟融合不斷深入,對參與國家來說仍是重要機遇,尤其是在發展基礎設施和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達571.3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真金白銀的投入,給沿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全球基礎設施合伙人公司合伙人兼副主席、世界銀行前行長金墉表示,2013年發布的“一帶一路”倡議很有遠見,十年之后它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典型的基礎設施典范,對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促進作用。

“中國為什麼能夠讓數億人脫貧?重要的經驗就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金墉表示,中國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就保持著推動世界共享發展的遠見,從中國的經驗出發,讓更多的人擁有更好的健康、基礎設施和教育,在更好的環境中發展。

“我覺得‘一帶一路’真正的亮點,是中國這種共享的精神,把自己成功的經驗與發展中國家進行無私共享的可貴精神。”巴基斯坦規劃、發展與特別項目部部長阿赫桑·伊克巴爾認為,中國對於加入這個倡議的國家沒有任何政治前提和要求,是真心希望通過共同繁榮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點非常吸引發展中國家。

以巴基斯坦為例,阿赫桑·伊克巴爾認為正是“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讓巴基斯坦豐富的礦產資源得到最經濟實惠的開發利用,從而拓展了互聯互通,和其他國家建立了更多的對外經濟和貿易的往來。

“我們國家受氣候變化影響很大,比如去年就遭到了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性影響。”阿赫桑·伊克巴爾表示,對於巴基斯坦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食品和水的安全非常重要,而現在“一帶一路”已經超越了基建,希望可以從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和經驗中學到解決方案,“比如應對水資源危機,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應對食品危機,可以研發種子新技術等,而在這些方面,中國都在推進科學技術的革新。”

阿赫桑·伊克巴爾說:“我們要讓人們知道,‘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中國的倡議,也不僅僅是中國政府的項目,它是所有沿線國家政府的項目,很多企業都可以從中受益。”

來自意大利的歐洲咨詢聯盟-安博思董事博吾樂認為,“一帶一路”代表的是全球的未來。“我們意大利人對‘一帶一路’非常感興趣,這個倡議不僅對亞洲很重要,對歐洲也同樣重要。”他說,過去十年,看到了“一帶一路”對於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戰略作用,“歐洲和亞洲雖然是兩個大洲,但它們共同分享著一片大陸,而‘一帶一路’的願景之一就是把它們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我認為這個願景非常美好。”

哈薩克斯坦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倡之地,有哈薩克斯坦金融代表在分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遠見,最新數據顯示,僅哈薩克斯坦的中部走廊項目已運輸了150萬噸的貨物,哈薩克斯坦的出口也因中部走廊增長了6倍。

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總裁雷納特·別科圖爾沃夫對“一帶一路”在哈薩克斯坦的建設印象特別深。他表示,在“一帶一路”提出初期就有建設構想,從東邊的港口,到鐵路網絡建設,交通干線的中部歐亞走廊,從全球化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新的運輸線路,可以說是十年的願景成為現實,這給哈薩克斯坦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意義。

“要想推進貿易,不僅要有‘硬’聯通,還得提出數字解決方案,注重‘軟’聯通。”雷納特·別科圖爾沃夫表示,若各項服務都能夠進行數字化,貨物流通的速度將會加快,這將降低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

通過博鰲亞洲論壇,中國與世界共享合作發展機遇。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為世界發展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要加快探索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進一步挖掘釋放共建國家貿易市場潛力,穩步拓展數字經濟、服務貿易等合作新領域,深化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切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從2015年年會期間,中國發布“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的藍圖,到2021年年會將“一帶一路”寫入年會主題,博鰲亞洲論壇堅定地向世界傳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清晰信號,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注入不竭動力。

(責編:王震、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