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靈秀 因“數”而美——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邁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4月27日-28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人民網 葉青卿攝
4月的八閩大地,繁花似錦,春意濃濃。為期兩天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8日在福州閉幕。集中簽約項目52個,總投資581億元﹔招商對接數字經濟項目606個,總投資3357億元……本屆峰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5G的升級版5.5G是什麼? 為什麼要“東數西算”? 為什麼虛擬數字人這麼火? 人工智能的潛力究竟有多大……本屆峰會聚焦“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國內外與會嘉賓展開智慧“碰撞”,為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再插上新的翅膀。
數字中國建設同樣給全球帶來機遇,見証新時代中國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引領全球數字經濟浪潮的大國擔當。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佔GDP比重提升至41.5%,成為中國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
這是一場立足今日眺望未來的盛會。“數據資源”“數字治理”“數字政務”“數字生態”……一場場主題論壇亮點紛呈,照見了數字中國建設欣欣向榮,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進入了精雕細琢的“工筆畫”新階段。
“智”上發力共享數字成果
書法機器人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人民網 錢嘉禾攝
飽蘸墨水、宣紙攤開,筆觸輕盈而又遒勁有力地寫下“天道酬勤”四個大字——這是一企業自主研發的AI書法機器人在進行演示。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上,參展商們在展會上亮成果、覓商機,參展觀眾體驗著一場“數字盛宴”。成果展的“熱度”宛如“晴雨表”,熙熙攘攘的人群預示著熱鬧的回歸,也彰顯著數字產業的蓬勃脈動。
本屆峰會上,有一個數據備受關注:去年,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18.45億戶,中國成為了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
當智慧農業的觸角伸向田間地頭,成為農民的好幫手﹔當一個個企業“上了雲”﹔當城市有了“智慧大腦”……在數字鄉村主題展區,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農業無人機、水下巡檢仿生金槍魚等田間無人作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吸引了眾多體驗者圍觀。不少體驗者紛紛感慨“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物聯網服務及應用”。
包括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在內,我國目前在多條數字技術“賽道”布局,成效已經顯現。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信息領域相關PCT國際專利申請近3.2萬件,全球佔比達37%,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33.5萬件,同比增長17.5%。5G實現技術、產業、網絡、應用領先,6G加快研發布局。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EDA、數據庫、操作系統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隨著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深入實施,5G應用已覆蓋52個國民經濟大類,給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生產形態帶來了深刻改變。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將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力度,同時深入梳理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技術,“心中有數,路徑統一,堅決打贏核心關鍵的產業技術攻堅戰”。
可以預見,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軟件、電子信息等領域的一批數字產業集群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華夏大地正煥發出新時代多彩數字之美。
數字福建探路數字中國新未來
恆溫箱中培育的銀耳。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遍地開花的數字應用已深深融入福建的各個“末梢”。
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大橋鎮的一處標准化銀耳菇房,一個個整齊排列的架子上,培養基中長出一朵朵晶瑩的“白花”。由於銀耳需要避光、溫暖的生長環境,溫控智能化設備通過霧化、控溫等多項功能,模擬出銀耳在野生環境的生長條件。
“按傳統的培育方式,銀耳的整個生長周期在60天左右,22到25攝氏度之間的溫度最適宜,因此銀耳對生長環境要求相對苛刻。”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恆溫箱可以自動調控溫度,保障銀耳的生長不受限,大大提升了銀耳的產量。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因食用菌產業而聞名,這些年,“科技風”吹下了地、也吹上了架,菇農開始用“新”培育食用菌。
福建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在過去23年間,八閩大地上,數字產業飛速發展——2022年,福建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6萬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9%。
數字化深刻地影響著福建的產業格局。一方面,數字產業化規模不斷壯大,集成電路和光電產業、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產業產值均超過2000億元,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梯隊。另一方面,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深入開展,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在智能制造、智慧農業等領域推廣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快融合發展。
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老百姓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數字紅利。今年春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全域交通流量同比上升70%的前提下,涉及道路擁堵的警情反而同比下降了20%,背后“看不見的手”就在於數字化。
“智慧交通系統根據天氣、節假日、車流量、路口等變量生成非常豐富的方案庫,每天根據實際情況從方案庫中選出最優方案,對信號燈進行調整,由此來緩解道路擁堵。”平潭綜合實驗區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副主任吳朗稱,盡管系統運行時間不長,但是一組數據已能見成效:由於數字交通提供的優化方案,平潭信號路口的優化率超過95%,道路的擁堵指數降低10.3%。
如今在福建,數字化生活的體驗再升級。目前,福建省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比例超80%,“一趟不用跑”比例超90%。數字社會建設蹄疾步穩。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累計建成5G基站7.5萬個,實現所有鄉鎮全覆蓋。“三醫一張網”等數字應用全省推廣,遠程醫療覆蓋全省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和超過9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本屆峰會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指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佔GDP比重提升至41.5%,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引擎”更為強勁。
“數字福建”建設激發了創新活力,也為未來福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增添動力。福建省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本屆峰會共招商對接數字經濟項目606個、總投資3357億元,其中集中簽約項目52個、總投資581億元,項目平均投資額比上屆增長超30%,涵蓋數字基礎設施、物聯網、新能源等領域。
以數字中國建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成果展上的北京中軸線“元宇宙”。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萬寧橋、景山、地安門等景點構成了北京中軸線,在成果展上,這條中軸線被“搬上”北京展館的一面牆。觀展者用手機掃一掃牆上的壁畫,就能通過AR技術“如臨其境”地感受一把千裡之外的首都底蘊。
“我們對北京中軸線的場景進行了復刻,構筑了中軸線元宇宙,如果游客觀光北京中軸線上的打卡點,用手機掃描眼前的景色,就會出現現實與虛擬交織的場景,仿佛穿越古今,置身於千百年前的時空。”北京河圖公司工作人員陳頌在展會現場介紹說。
數字與文旅融合,元宇宙的熱度不減。行走在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數字人、無人車、機器狗……琳琅滿目的數字化元素讓觀眾有著更直觀的感受:數字化應用場景不隻存在於展台上,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老百姓的生活。
數字是座“富礦”,千行百業都在謀求數字化賦能,催生出新的業態——當我們印象中的中國鐵塔還是基站的運營商時,它已經利用信號塔上的高點資源,將其轉化為高點優勢,實現“跨界”發展。“在基站上搭載高清攝像頭,結合智能系統,對海岸線的海漂垃圾進行精准識別,可以助力美麗海灣的建設。”中國鐵塔展位上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數字是個“寶藏”,從東部沿海到西部腹地,都努力置身於風口之上——甘肅慶陽,一座西部“小城”,在新一輪新基建當中,慶陽被確定為“東數西算”工程八大節點之一,西部“小城”即將迎來數字蝶變。
“以上游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上游可以吸引設備制造、能源供應、軟件開發的企業落戶在慶陽,中游可以吸引數據治理的企業。”甘肅省慶陽市委書記黃澤元仔細盤算,這樣一來慶陽就有可能借著數字經濟東風,實現千載難逢的一次飛躍。
時至今日,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從數字福建的種子播撒,到數字中國的藍圖擘畫,數字中國加快建設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2年底,我國開通5G基站231.2萬個,5G用戶達5.61億戶,全球佔比超60%﹔從2012到2022年,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從78位上升到43位﹔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年增長率近30%﹔5G實現技術、產業、網絡、應用領先,6G加快研發布局……一組組數據折射出數字中國建設幾十年來的“厚積薄發”。
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已連續六屆在福建省福州市成功舉辦。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乘著峰會召開的東風,數字中國建設正加快推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信心與力量。
高處謀勢,新處落子。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字中國建設有了裡程碑意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正所謂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在各方關注目光中,“中國號”巨輪正在數字化浪潮中揚帆遠航,邁向更為廣闊的星辰大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