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突出國家級前沿性國際化特色 2023中關村論壇舉辦150余場活動

2023年05月16日09: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杜燕飛)記者從國新辦15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國務院批准,2023中關村論壇將於5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以“開放合作、共享未來” 為主題,圍繞設置論壇會議、展覽展示、技術交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以及配套活動6大板塊,將舉辦150余場活動,緊扣科技發展前沿,深化國際開放合作,彰顯國家級平台功能。

國新辦舉行2023中關村論壇新聞發布會。來源:國新網

突出論壇國家級前沿性國際化特點

“中關村論壇自2007年創辦以來,已經成功創辦13屆。作為我國積極參與世界科技創新的實踐,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國際交往窗口,為推動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引領支撐高質量發展、深化科技開放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表示。

吳朝暉介紹,今年論壇圍繞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等特色,將舉辦150余場活動。在論壇期間,也將發布一批原創性、顛覆性科研成果和權威性研究報告,舉辦科技服務創新發展專場會、新型實體企業論壇,以及科學家關於硬科普講座等一系列配套活動。

“在論壇籌辦過程中,我們進一步突出中關村論壇國家級、前沿性、國際化等特點。”北京市副市長於英杰介紹,一是彰顯國家級平台功能。論壇新增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3家主辦單位。平行論壇中,由國家部委牽頭或參與主辦的有25場,佔比達到45%。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等機構也將主辦多場活動。

二是緊扣科技發展前沿。論壇將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學、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探討科技創新趨勢,展示最新成果,開展項目路演,發現和挖掘一批顛覆性技術,打造引領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三是深化國際開放合作。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將出席,近200家外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和機構參與,包括17位諾獎級嘉賓在內的近120位頂尖專家發表高水平主旨演講。其中,外籍演講嘉賓佔比超4成。

“中關村論壇是個國際性論壇,我們希望把中關村論壇打造成一個國際性的科技交流峰會,一個能夠宣講重大政策的平台,一個高端人才匯聚交流的平台,也能成為一些重要成果展示的平台和前沿思想碰撞的平台。”吳朝暉說。

圍繞熱點議題舉辦55場平行論壇

會議板塊是今年論壇的重頭戲。於英杰介紹,今年論壇會議板塊包括開幕式、全體會議、平行論壇等多場活動。其中,圍繞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清潔能源等前沿領域,以及數據治理、女性科技創新、數字體育等熱點議題,將舉辦55場平行論壇。

於英杰表示,55場平行論壇的主要特點有:探討前沿話題,聚焦工程創新、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共促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聚焦科技熱點,圍繞創業孵化、科技向善等話題,共話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推動共治共享。值得一提的是,2023中關村論壇首次設立女性平行論壇——“科技女性創新論壇”,通過精心設計“星空倡議”“揭榜挂帥”等環節,展現前沿科技“她力量”。

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是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於英杰介紹,今年共有650多家參展單位。其中,外資企業和機構120余家,央企70余家,科技領軍企業30余家,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發機構20余家,還有天津、安徽、湖南、廣東等30個省份參展。

“展覽將聚焦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腦科學、細胞與基因治療等領域全球最新技術進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諸多首發首展項目,長安鏈、量子計算雲平台、開源芯片、類腦計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術成果也將集體亮相。”於英杰說。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論壇將開設技術交易板塊,將舉辦26場活動,共有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個科技成果、創新項目尋求合作。屆時,將舉辦世界知名高校技術轉移發展大會,邀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參與,集中發布一批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術交易項目。舉辦5場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行動,推出120余項高質量高水平的國家科技創新成果。

“本屆論壇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術產品的直觀體驗﹔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發布,又有重大項目的簽約落地,目的是讓公眾通過與高水平科學家、企業家零距離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創新的魅力。”於英杰說。

科技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躍升,科技實力伴隨著經濟實力發展同步壯大,科技賦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科技創新推動引領現代化發展成為重要力量。”吳朝暉表示,我國創新指標在全球排名已經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順利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

主要表現在: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在全球創新版圖的影響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產業轉型發展,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服務於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支撐賦能區域發展,創新高地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在吳朝暉看來,開放合作是科技進步、科技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我國已經與160多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並且與11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協議。我國已經試點成立了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鼓勵包括我國在內的科學家和其他國家圍繞全球共性問題展開的研究,共同推出研究成果。支持科學家作為重要的參與方來參與或者發起全球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圍繞一些全球共性問題,設立全球性科技議題,團結全球科學家開展合作。

以北京為例,據於英杰介紹,2022年,北京研發投入經費佔比在6.5%以上,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每天新創辦的科技型企業293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8.4%,數字經濟佔比提升到了41.6%。在京國家實驗室高質量入軌運行,全國重點實驗室目前達到了80家,位居全國第一位。建設了7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78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2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8.7萬億元,佔到全國國家高新區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復合增長13.3%。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達到9500多家,中關村與全國26個省區市的77個地區(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中關村企業累計在外省市區設立分支機構達到9萬家,300多家跨國公司在中關村設立了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中關村企業2022年出口總額達到了3202.3億元,是2012年的1.9倍。”於英杰表示。

“接下來,要通過推進科技強國的建設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加速實現,構建起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適應的國家創新體系,進一步強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優化提升國家創新效能。” 吳朝暉說。

(責編:楊虞波羅、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