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要性日益凸顯 專家: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許維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此前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如何將重大戰略部署轉化為實際行動?如何理解建設實體經濟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涵?為什麼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命脈所在,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就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室主任魏琪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會議對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了完整性、先進性和安全性的具體方向,也提出了更為明確的發展路徑。可以預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針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構,此次會議提出了“五個堅持”和與之相應的“五個誤區”,即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防止脫實向虛﹔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不能貪大求洋﹔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避免割裂對立﹔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
對此,魏琪嘉認為,會議突出強調了五個“堅持”以及應該要注意的政策誤區,讓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實過程中“少走彎路”。其中,會議提出的第一個“堅持”就是“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防止脫實向虛”。
“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必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夯實產業發展基本盤是前提。”魏琪嘉表示,當前要多措並舉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特別是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以實打實的產業積累和發展進一步鞏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同時,要處理好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關系,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引導金融體系為實體經濟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從會議內容來看,既明確了推進“五個堅持”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點和總抓手。
魏琪嘉做了進一步闡釋,他說,所謂“不能貪大求洋”,是引導各地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立足於區域發展的實際條件,尤其要警惕一味“求新求快”,僅僅熱衷於上馬各類熱門新興產業,卻忽略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這樣反而會造成資源的重復浪費以及傳統優勢的喪失。
“事實上,傳統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具備量大面廣的特點,經過持續轉型升級,未來將會有更多傳統產業成為優勢產業,向新型工業化去邁進必須逐步邁進,不能一蹴而就。”魏琪嘉說。
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會議還提出,要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
“超大規模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有優勢,目前還有多方面紅利可以釋放,這也是推進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基礎和底氣所在。”魏琪嘉指出,隨著人才紅利的逐步顯現,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可以為技術創新的集成、迭代以及應用推廣提供廣闊的空間,並有望逐步形成技術優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是有助於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挖掘內需市場的新增長點,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
5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明確把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全國一盤棋,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在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對此,魏琪嘉表示,未來的集群建設需要進一步探索“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發展機制,在尊重市場機制作用的前提下,可考慮實行跨區域產業發展規劃,不再局限於“一地一市”,減少重復競爭,著力打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