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看浙江 綠茶數嵊州 ——嵊州“越鄉龍井”推介會在京舉辦

6月10日,由中共浙江省嵊州市委、市政府主辦,嵊州市農業農村局承辦,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北京市西城區政府支持,杭州和厚堂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2023越鄉龍井推介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來自嵊州市的茶葉公用品牌“越鄉龍井”受到茶友的青睞。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劉仲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姜仁華,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岳飛和北京市西城區、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浙江省茶葉產業協會以及相關茶葉企業代表等出席推介會。
劉仲華院士在推介會上指出,中國是世界茶樹原產地,而綠茶是中國茶葉永遠的主板,所以期望綠茶產茶縣堅定信心,繼續走在產業最前沿。龍井茶是我國最有影響力的品牌,而嵊州市撐起了龍井茶品牌的產業規模﹔消費者是最講性價比的,因此越鄉龍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嵊州市依托質量的底氣,結合行業、企業聯動,科技、文化聯動,把品牌做得越來越強大,在國際市場提升品質與價格。
“浙江省嵊州市是全國最大的龍井茶生產基地,每年龍井產量佔浙江省的三分之一,茶葉出口量佔全國綠茶出口量的1/5。”嵊州市政府副市長寧春在推介會上介紹,嵊州也是“世界著名茶鄉”,形成了以“越鄉龍井”為核心的名茶區域公用品牌和以“嵊州珠茶”為代表的出口茶品牌,“一圓一扁”走紅市場,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20萬人從事茶及相關產業,茶葉產值約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18%,山區農民收入的50%-60%來自茶葉產業。
據了解,嵊州產茶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嵊州就有種茶、採茶、飲茶的習俗﹔在南朝宋劉敬叔著的《異苑》一書中即有“剡茶”記載﹔唐朝,嵊州已是著名的產茶大縣,茶聖陸羽曾“月色寒潮入剡溪”,留下“剡茶聲,唐已著”的記載。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來嵊談詩論道,品茗游歷,鑄就了唐詩之路的驚艷與美好。宋朝在嵊州設立了茶葉貿易的官方管理機構“茶事官置司”。新中國成立后當代茶聖吳覺農在嵊州三界創辦了浙江省茶葉改良場,畢業學生成為我國茶界精英,遍及全國產茶地和大專院校。1998年,嵊州市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越劇之鄉”和文化底蘊,注冊了富有詩意和內涵的“越鄉”茶葉商標,並作為全市龍井茶公用品牌。2016年,嵊州茶文化系統被原農業部列入全國408項具有潛在保護價值的農業生產系統。目前,嵊州採用“越鄉+企業商標”的“母子商標”形式對全市龍井茶品牌進行整合,實行品牌、標准、包裝、標識、宣傳、監管“六統一”行業管理,走企業抱團開拓市場之路,全市已有2/3的茶葉企業使用“越鄉龍井”品牌。“越鄉龍井”先后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國綠茶區域公用品牌20強,50多次國內外名茶評比金獎。2023年越鄉龍井品牌價值達37.6億元,越鄉龍井已成為嵊州龍井茶的核心品牌。
“近年來,嵊州市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堅持越鄉龍井、嵊州珠茶‘一圓一扁’雙翼齊飛、重點打造,走出了一條生產規模化、質量標准化、市場網絡化的發展新路。”嵊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汪美芳在推介會上說,全市龍井茶產量6000多噸,加工出口茶葉6萬多噸,產品遠銷歐、亞、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嵊州市在茶園面積、茶葉產量、綠茶出口量、出口額等10個方面名列浙江省前茅。2022年,嵊州有茶園面積21萬畝,茶葉產量1.89萬噸,產值10.7億元,全市有初制茶廠800多家,精制茶廠30多家。擁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2023年春季越鄉龍井價格比2022年同期提升20%。
“‘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嵊州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發揮茶產業的傳統基礎優勢,圍繞打造‘性價比最高的龍井茶’這一目標,持之以恆抓質量、抓品牌、抓科技,進一步提升越鄉龍井品質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鞏固全國最大的龍井茶生產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加快茶葉大市向茶葉強市邁進。”寧春表示,通過品質提升、品牌培育、龍頭帶動、市場拓展、文化傳承五大工程的實施,到2030年茶葉總產量穩定在2萬噸,實現產值25億元,其中龍井茶產量穩定在6000多噸,實現產值20億元﹔年加工出口茶葉7萬多噸,繼續保持全國茶葉出口領先地位,爭取把越鄉龍井打造成國內著名的、有一定國際影響的茶葉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