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算力互聯互通大會在京召開 共話算力產業機遇與挑戰
人民網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申佳平)6月21日,2023算力互聯互通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多個領域的嘉賓就算力互聯互通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廣泛探討。
近年來,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成效顯著,梯次優化的算力供給體系初步構建,算力基礎設施的綜合能力顯著提升。截至去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180EFLOPS(每秒18000京次浮點運算),位居全球第二,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國家樞紐節點間的網絡單向時延降低到20毫秒以內,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黃業晶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算力互聯互通產業調研分析、政策標准建設、核心技術研究等方面已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希望各方進一步增進共識,深化務實合作,一是要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二是要積極開展試點和技術驗証工作,三是要培育算力互聯互通產業創新發展生態。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局長蘇少林指出,我國算力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關於算力的調度和使用仍主要基於單一服務商,面對“東數西算”、大模型計算等場景下算力的互聯互通還存在諸多挑戰。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持續推動北京算力互聯互通試點工作,統籌北京及環京地區算力均衡發展,提升環京地區通用計算基礎設施利用率。
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理事長聞庫則指出,算力已成為萬物智聯時代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核心生產力。當前我國算力資源綜合使用效率東西部差異較大,亟需通過算力互聯互通提升算力資源綜合使用效率。為此,一是要完善標准體系建設,引領產業發展﹔二是要推動生態合作,促成合力攻關﹔三是要加強國際交流學習,促進互利合作。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兼副秘書長何桂立建議從三方面加快算力互聯網建設:一是打造算網雲協同系統,優化算力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布局﹔二是筑基算力互聯網,強化算力互聯互通核心技術創新﹔三是完善開源環境,推動算力互聯互通開放社區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表示,當前我國HPC、AI、數據中心三大算力系統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將領先算力高效轉化為解決科學與工程難題的能力依然面臨挑戰。在此背景下,一是要提高算力輸送效率,通過並網實現高帶寬、低延遲的算力互聯﹔二是要屏蔽異構基礎設施,通過統一的資源管理與調度軟件實現算力的互通﹔三是要提供更多的服務軟件,抓住算力應用的機遇,提升算力普惠價值。
中國信通院雲大所副所長栗蔚指出,大模型訓練場景對算力互聯互通提出了架構互通、高速互聯需求,東數西算場景對算力互聯互通提出算力標識感知、算網資源解析和一體化調度需求。數字化應用需要像水電一樣的算力服務,實現“一點接入、全算貫通”
會上,算網雲協同系統工作委員會正式揭牌。據介紹,該委員會主要從事算網雲協同系統技術、基礎設施與平台研究、標准化工作,旨在促進算網雲產業協同發展,將成為承載算網雲融合技術創新、成果共享共建、構建生態鏈條、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平台。
此外,會上還發布了北京算力互聯互通驗証平台二期成果、算網雲開源操作系統項目1.0、算網雲開放社區(CNCOS)聯合移動雲COCA項目開源計劃,並啟動了算力互聯互通體系化標准及高性能算力服務遠程直接內存訪問(RDMA)標准北京預研工作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