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庭院經濟“遍地花開”

走進河南省虞城縣楊集鎮謝店村,放眼望去,每戶庭前栽有花,院后種有菜,整個村子顯得生機盎然。村民袁新啟介紹說,這種庭院經濟可以形成“綠色循環”,養殖畜類產生的糞便,可為庭院內外的瓜果蔬菜、花草樹木施肥,這些作物又可基本滿足家人食用和畜類飼養。一個庭院內種菜、養殖循環,不用花一分錢,既解決了自家“菜籃子”問題,又綠化了環境、增強了種菜的樂趣,按每戶每月300元買菜計算,一年可省不少錢。
據悉,去年以來,謝店村深入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大力推進“一宅變四園”行動,鼓勵村民盤活院內閑置土地,充分利用庭前院后廢棄空地,把宅院變為樹園、花園、果園、菜園,村庄環境變得更加優美了。
近年來,虞城縣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增加群眾收入、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銜接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取得一定成效。
發展庭院經濟,拓寬增收渠道,美化人居環境。鎮裡固鄉丁馬庄村每家每戶房前屋后和道路兩旁的綠化帶都種上了軟籽石榴。年初,村集體統一購買樹苗,每戶平均種上3棵。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美化了鄉村環境。城郊鄉郭土樓村把閑棄的農家院落以村民庭院入股、外來人員資金入股的方式進行合理的設計裝修,發展庭院經濟,打造民俗院,實現“觀美景、品小吃、住農家”三位一體的旅游模式。
在發展庭院經濟時,虞城縣注重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一戶一業,將庭院小經濟融入到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中,不斷在摸索和實踐發展庭院經濟助民增收。一是依托庭院發展鄉村旅游。虞城縣城郊鄉郭土樓村充分利用區域優勢,確立以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促發展的基本思路,探索出了“村集體、本村經濟能人、脫貧戶”三位一體的幫扶利益聯結機制。截至目前,郭土樓村集體資產達1800萬元,村集體年收入210萬元以上。二是依托庭院發展五金產業。虞城縣稍崗鎮馮庄村依托稍崗鎮五金工量具產業,不斷延展產業鏈條,利用家庭作坊,大力發展鋼卷尺、美工刀、螺絲刀、拖把等加工產業,形成了“一院一作坊,一家一公司”的發展局面。三是依托庭院發展特色養殖。劉集鄉劉皮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了“京粉8號”五彩蛋雞庭院養殖示范試點,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農業小生產變成了社會化大活動。目前已經發展27戶,蛋雞存欄2400隻。
據悉,虞城縣為鼓勵引導庭院經濟發展,讓庭院經濟遍地開花,上半年全縣投入200萬元重點打造庭院經濟示范村10個,每個鄉鎮根據鄉情村情打造1至2個庭院經濟示范村,從而全面推進庭院經濟建設,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王支援 何文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