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23年服貿會新觀察:大模型,改變了金融業的什麼?

2023年09月06日10:4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展。人民網記者 李彤攝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展。人民網記者 李彤攝

 人民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李彤)金融業對“模型”並不陌生,“大模型”一字之增,改變了什麼?

正在舉辦的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是觀察服務貿易特別是金融業發展的窗口。金融是科技驅動型行業,其天然的中介屬性對新技術特別敏感,大模型如何落地金融業務場景,成為了展區熱鬧背后業界人士的冷思考:大模型給金融行業帶來了哪些變化?針對金融業的獨特性,大模型技術自身還面臨哪些瓶頸?各家生態參與方,是紅海競爭還是強強互補?

 大模型的應用:不患寡而患不落地

在工商銀行展台,數字員工“工曉伴”與觀展游客互動。受訪者供圖

在工商銀行展台,數字員工“工曉伴”與觀展游客互動。受訪者供圖

記者梳理發現,近一段時間以來,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落地應用有不少,工商銀行推出人工智能金融行業通用模型、農業銀行發布了金融AI大模型ChatABC、馬上消費發布了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鏡”、度小滿發布了開源金融大模型“軒轅”、科大訊飛發布了“訊飛星火”智能客服用於保險業務等場景、彭博社針對金融業推出了大型語言模型BloombergGPT……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與大模型直接相關的融資事件超20起,市場在密切關注新技術的發展,從被投企業的地域分布看,北京、上海、杭州居前列。” 天眼查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認為,金融領域擁有良好的數字化基礎,其運行高度依賴於自動化系統和海量數據,是大模型較為理想的應用場景。

“大模型在金融業,不患寡而患不落地。”有業界人士表示,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最終要解決的是金融業務的痛點問題,要尋找應用場景。目前,大模型在銀行、証券等金融機構的主要應用圍繞在客服、運營、寫文章、寫郵件等初級方面,尚未涉及金融核心業務。

圍繞金融行業的獨特性屬性,大模型在技術層面有待自我完善。“今年年初發布的ChatGPT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但是坦誠講,在金融領域大模型應用還有四個關鍵難題。”馬上消費首席信息官蔣寧對人民網記者表示,這涉及關鍵性任務和動態適應性、個性化要求和隱私保護、群體智能與安全可信、基礎設施能力。

蔣寧說:“大模型‘滿腹經綸’,但如果回答錯了他不承擔風險,這就是大模型和傳統模型最大的區別。傳統模型結論的‘不可解釋性’一直是困擾金融行業的問題,大模型則要為交易決策提供參考,不能模棱兩可。這就要通過技術將不確定的關系轉變為確定的關系,從變量中找出不變量,提高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辨別性、穩定性、准確性和可解釋性。

“大模型對金融業的影響是長遠、深刻的,這在業內已經形成了共識。早前,中小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進度慢且面臨差距逐步變大的風險。但隨著大模型的落地,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或將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上述業界人士坦言,大家往往過於重視這一兩年發生的技術變革,而低估了未來十年會發生的變革。先是高估了技術帶來的變化,發現變化不大后,又低估了技術的長遠影響,最后被產業所迭代。

強強互補是趨勢:在金融應用上不妨有更多期待

服貿會期間舉辦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論壇”。人民網記者 李彤攝

服貿會期間舉辦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論壇”。人民網記者 李彤攝

服貿會,“會”“展”並重,論壇交流中參會嘉賓更能激蕩觀點。

展會期間舉辦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論壇”,尚未開場就已經座無虛席,不少人站著聽完了全場。有嘉賓表示,相比較傳統模型,大模型具備強大的通用能力和智能創作力,可通過聊天交互模式,協助用戶完成文案撰寫、文檔審核、代碼生成等智力性和創造性工作。下一步金融機構可按照場景通用化、專業化程度分別使用基礎大模型、行業大模型、企業大模型、任務大模型等,由於金融機構的定位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在落地策略上存在一定差異。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表示,大模型與圖計算相結合,或是在金融領域落地應用的有效途徑。“大模型能夠協助知識的抽取、推理、融合、更新與解答,降低知識圖譜構建成本,提高知識圖譜的產業落地能力﹔圖計算能夠提高大模型的可靠性,提高復雜問題的求解能力。兩者的優勢和短板能夠進行互補。”

“長遠來看,數據是大模型的生產要素,基礎設施是大模型的入場券,場景應用是大模型的驅動力。”有業界人士表示,大模型對金融業帶來的改變,在技術側將體現在多模態,利用文本、圖像、視頻等信息來進行計算,借助模型自身的思維能力實現更安全的輸出﹔在金融業務側,將通過構建的生態規模,融入現有的業務流程,催生出新的場景和應用。在這一過程中,金融領域要亟待解決算力需求大、訓練和推理成本高、數據質量不佳、隱私和安全問題等“成長的煩惱”。

在以“科技賦能——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與發展”為主題的論壇現場,天陽科技風險管理事業部總經理張志蓮對人民網記者表示,目前業界關注的是精細化處理垂類行業細分場景的多模態數據、確保數據安全合規使用、確保模型的穩定性和時效性、應對可能存在的對抗性輸入等現象,也要盡快出台大模型相關的行業標准。

“在大模型出現之前,金融行業已經大量應用小模型等數據技術,在探索大模型的過程中會考慮投入和實際價值產出。”張志蓮認為,任何一家金融機構獨立建構整個體系都不現實、不高效,生態合作、融合創新是大趨勢,需要金融機構、科技企業、互聯網公司、算力平台等基於自身優勢,強強互補,共同解決遇到的挑戰。

 “金融是標准化、最嚴謹的行業,我們對大模型的期待不妨向那些長期沒有解決的業務環節進行探索,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驚喜。”上述業界人士說。

相關系列報道:

2023年服貿會新觀察:全球服務貿易數字化跑出“加速度”

2023年服貿會新觀察:智慧體育迎來“未來時代”

2023年服貿會新觀察:踏“綠”而來激活服務貿易新動能

2023年服貿會新觀察:創新領航為健康生活注入新活力

2023年服貿會新觀察:海外老友新朋齊相會 服貿會變身國際會客廳

2023年服貿會新觀察:以服務貿易為契機與世界共享創新成果

(責編:楊曦、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