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應取得相應許可,確保內容健康有益

車載音視頻,要豐富也要規范(網上中國)

本報記者 朱金宜
2023年10月11日04: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3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圖為參觀者在華為展台體驗基於鴻蒙系統的車載智能終端。
  新華社記者 方 喆攝

  無論是早晚通勤,還是周末出游,播放音樂、收聽路況信息與新聞資訊已經成為不少人開車時的習慣。為促進車載音視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車載音視頻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將規范車載無線廣播接收終端管理、車載網絡音視頻服務管理和車載音視頻運營管理。

  

  視聽產品積極“上車”

  “剛在車裡體驗了影音娛樂系統的新功能,沉浸感挺強。”在北京市東方廣場的蔚來汽車門店裡,准備購置新車的顧客呂先生告訴記者,車載屏幕尺寸、娛樂功能和視聽體驗效果是他選車時較為看重的指標。

  呂先生的需求並非個例。艾瑞咨詢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汽車保有量連年增長,用戶的車內信息獲取及娛樂需求進一步釋放,僅從車載音頻來看,超過六成用戶單次收聽時長達20至40分鐘。此外,在一線城市,超過四成司機有過“停車不馬上回家”的經歷,“躺在車裡看視頻”成為他們的解壓方式之一。

  智能網聯汽車加速投入市場,視聽產品正在積極“上車”。據了解,騰訊發布的車載OS系統中預裝了聚合型APP“騰訊愛趣聽”,將QQ音樂、喜馬拉雅、微信讀書等應用中的音頻內容加以整合,方便用戶在車內便捷收聽。字節跳動開發的車機應用“火山車娛”借助AI文字轉語音技術,將今日頭條等渠道的內容音頻化,為用戶提供車內資訊服務。

  “隨著車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汽車正在轉變為信息中心和多功能的私人移動空間,車載空間有望成為繼居住空間、工作場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間’。”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院長李舒認為,對於音視頻、資訊乃至游戲等內容平台來說,在車內搭載終端、投放內容,有利於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車內傳播仍有短板

  不少人發現,車裡的網絡音視頻選擇越來越豐富,較為基礎的無線廣播功能卻不見蹤影,一些車企在新能源車型上取消了無線廣播,車主隻能通過網絡流量接收和聽取廣播,調頻按鍵等操作也十分不便。

  無線廣播為何依然不可或缺?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無線廣播具有信號穩定的特點,按照國家相關應急預案,重要應急消息發布必須通過無線廣播方式傳播。現在很多車載音頻系統隻能聯網后收聽,一旦出現突發事件,網絡信號中斷,車主很難第一時間獲取信息,這對應急通知、搶險救災等會造成風險。配備無線廣播功能與提供網絡音視頻服務並不沖突,車企應對消費者權益負責。

  除了無線廣播功能缺失,車載音視頻內容質量良莠不齊是影響車內傳播生態的另一問題。部分內容運營者為獲得更高播放量,制作並上傳一些低俗、虛假的有害內容到車載音視頻平台上,平台監管方一旦把控不嚴,就會使不良信息在車載空間內蔓延。“孩子有時會在車后排的屏幕上挑選視頻看,稍不留意就有亂七八糟的內容彈出。”車主丁女士這樣評價車載視頻的質量。

  對此,《通知》提出從事車載網絡音視頻服務應取得相應許可,強化公共服務節目源供給,加裝、推送更多主流廣播電視節目,整治違規開展車載網絡音視頻服務等舉措。李舒認為,主流媒體應積極參與構建車內空間良好的信息生態,延伸輿論引導陣地,履行好社會責任。

  多方合力加強引導監督

  車載音視頻一頭連著用戶體驗,一頭連著企業發展機遇,其內容生產、網絡傳輸、平台運營等相關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營造良好的車載音視頻傳播空間。

  《通知》提出,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應加強對車載音視頻服務機構的准入管理和日常監督,並建立車載音視頻內容監聽監看機制,確保車載音視頻系統傳輸內容健康有益﹔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對國產汽車、車載網絡音視頻APP、相關服務機構的引導和監督,確保符合相關要求﹔市場監督管理主管部門加強引導,推動國產、進口汽車配置無線廣播接收模塊。

  業內人士認為,多元化、個性化的車載視聽產品日漸豐富,車載場景作為新的流量入口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下一步應在內容安全生產與監管方面加大力度,讓車載音視頻產業健康規范發展。

(責編:趙欣悅、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