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三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同比增長15.1% 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黃盛 田小麗
2023年11月08日10: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農業農村一直是金融服務提質增效的重點領域。據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今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三季度涉農貸款持續增長。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5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1.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6.63萬億元,同比多增1.17萬億元。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46.6萬億元,同比增長15.4%。農戶貸款余額16.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6%。農業貸款余額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6%。

說起涉農金融服務,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種植大戶吳先生感慨頗多。“交行金融服務真是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多虧有他們,我的集中採購資金有了著落,懸著的心也落地了。”吳先生說,當地一家農資公司長期經營種子、化肥、農藥等產品,成了完整的農資供應網絡,其下游客戶多為自己這樣的普通農戶,但因常規授信條件制約,融資能力有限,存在墊資進貨情況。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銀行上門對接企業,了解下游農戶資金需求,引入政府擔保公司,以供應鏈項目制形式,為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業務,解決資金需求。

解決涉農資金需求,也需要結合農業農村特點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差異化信貸政策和多元化融資模式。前不久,山西省太原市一家以奶牛養殖、出售牛乳為主要業務的畜牧企業獲得太原農商銀行600萬元授信。

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畜牧企業現已擁有存欄奶牛1080頭,因日常經營需要,購買飼料出現資金短缺。為此,當地農商銀行為該企業開通“綠色通道”,迅速與評估單位聯系,完成活體抵押評估,成功發放抵押貸款。據介紹,受農業發展自身特點所限,存在季節性波動大、個體抗風險能力差、財務制度不健全等影響貸款發放的不利因素,畜牧業貸款投放困難,當地農商銀行結合不同地區資源差異、不同畜禽產業發展水平,採用階段性還款、核心企業數據驗証,充分利用核心企業信用外溢,形成金融服務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各地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指導下,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擔保費率、發放信用貸款等方式,持續提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規模養殖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水平,強化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提升金融工作質效。

另據了解,今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完善風險補償、財政貼息、融資擔保等配套政策,與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形成合力,支持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發放。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做好涉農金融服務,要堅持部門間的分工協同,財政、金融、產業等多部門在鄉村振興中可發揮不同的作用。

(責編:羅知之、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