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楨玥:守護低“脂”血管 樂享高“質”人生
人民網上海11月9日電 (記者許維娜)11月6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以下簡稱進博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楨玥做客《人民會客廳·進博時刻》欄目,圍繞心血管健康和血脂管理話題開展科普。
“人體的血管承擔著向全身各個器官輸送血液與養分的‘職責’,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呵護血管健康有助於享受快樂高質的人生。”陳楨玥說。
“血管健康與人們生活質量緊密相關。”陳楨玥解釋道,血管承擔著輸送養分到人體各個器官的主要職責,血管不通暢會對健康產生影響,而保障血管健康的關鍵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是人們俗稱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導致冠心病、心梗、腦梗的主要風險因素。“要加強公眾血管健康科普教育,加強血管健康終身管理意識,同時不斷創新血脂臨床管理手段。”陳楨玥建議。
作為一名堅持做健康科普的醫生,陳楨玥在去年進博會期間也圍繞相關健康話題分享了自己的經驗。結合連續參與進博會和過去一年的工作感受,她表示人們對於心血管健康的關注和管理更趨嚴格科學。
“今年3月,《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正式發布,與2016年版本相比,2023版指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血脂管理是終身話題,同時將管理人群擴展到兒童、青少年等。”在陳楨玥看來,指南的這一變化,對臨床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臨床醫生的健康科普工作點明了思路。近年來,隨著群眾對於心血管健康需求的提升,醫生們的治療本領與科普能力也日益精進。
“當前,在科普教育、臨床治療等方面,能很欣喜地看到一些積極的變化,如科普傳播形式在改變,今年進博會的一些展台,就能看到許多具有互動性的科普活動,讓觀眾能夠邊玩邊學,寓教於樂。”陳楨玥結合自己相關工作經歷介紹:“這一年來,臨床血脂管理新手段在逐步落地使用,原有治療手段、治療策略也在不斷優化。同時,醫生們更加擅長運用社交媒體、短視頻的方式進行知識科普,採用‘短平快’的傳播手段,使得老百姓能將健康科普內容看得進去、學得下去。”
關於近幾屆進博會血脂管理領域的產品呈現出怎樣的創新趨勢,陳楨玥認為,如今在進博會上看到的一些創新藥品或醫療器械,呈現出更加緊密地以患者需求為中心而展開研發的特點,並且對於臨床需求的滿足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與過去相比,現在降血脂領域的不少新藥,如降低“壞膽固醇”的小干擾RNA藥物,具備了“長效、低頻”的治療特征,有助於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由於血脂管理的個體化較強,每個人的身體情況、血脂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陳楨玥建議群眾的血脂管理要遵循個體化、“一人一方”的原則,尤其是極高危、超高危人群要注意“雙達標”。陳楨玥用餃子皮與餃子餡的關系進行了生動比喻,她說,膽固醇就相當於餃子餡,皮薄餡兒大容易導致“斑塊破裂”,因此既要讓餡兒變小,又要讓皮兒變厚。目前,心血管專科臨床上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疾病史、家族史等進行心血管風險分層,再根據個體差異進行優先級、流程性的管理與治療。
對話最后,陳楨玥也圍繞《2023中國血脂管理指南》的相關要點為觀眾帶來了健康科普。她分享到:“一是要堅持定期檢查,由於血脂異常大多是沒有症狀的,定期檢查才能‘防微杜漸’﹔二是科學降脂,血脂正常人群在動態的風險評估觀察過程中要提高閱讀化驗單的能力,一旦指標達到臨界值要‘科學干預’,尤其是已有心梗、腦梗或有糖尿病、慢性腎病等高風險人群,要盡早或及時將指標降到目標值﹔三是長期認真保持血脂達標,不少患者的血脂水平長期踩在臨界值邊緣,有的是管理得晚,有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管理達標后便不再堅持科學管理,這都是不可取的,要養成長期呵護血管健康的習慣,才能更大程度地獲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